分裂

發佈時間: 2017/12/15

近年民粹主義抬頭,走向狹隘的民族主義。事實上,這個現象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特別是二戰後民族國家興起,擺脫殖民的國家又要面對內部族群之間的衝突,印度便是個典型的例子。

眾所周知,甘地是反對印巴分裂的,後來死於族群與宗教暴力之中;他的繼任人尼赫魯繼承甘地路綫,把衝突壓下去,勉強鎮住大局。但到上世紀70、80年代,在追趕現代化和世俗化的過程中,社會個體的孤立與失根感,令印度教和民族主義互相勾結上位,成為政治勢力進行政治動員的工具。

其實,印度教是個現代產物。信仰在印度數千年歷史以來,一直以非組織化、多元、異質、零散而廣泛地存在於民間。後來宗教被政治利用,把沒有組織性的信仰重新打造,歸納成為新的宗教──印度教,到處尋找敵人,穆斯林首當其衝。宗教信仰遂變成現代民族的認同,受到操弄。

所謂「現代」的這個社會特徵把世界抹平、同質化,再用狹隘的民族主義扼殺多元文化的存在空間。當世界無法想像另類出路,而訴諸於右翼民族民粹主義,只會令到紛爭加劇,使問題更複雜化。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張翠容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