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啟「縣改市」

發佈時間: 2017/01/18

中國的地方行政架構,包括村、鄉、鎮、縣、市和省。1993年,縣級政府要求更大權限去發展經濟建設,故中央同意把一部分縣升級為市。想升級的縣城人口必須達到十萬,而且當地的第二和第三產業必須超過GDP的一半。一些縣級政府為了爭奪市級的待遇,不惜虛報數字;更大規模佔用農地,盲目興建房屋,製造無人住的「鬼城」,假造城市化現象。四年後,中央便煞停「縣改市」的行動。

19年後的今天,農村經濟蕭條,大量農村人口湧到城市,使城市爆棚,以及鄉鎮地區城市化。據統計,中國的城市數目已由1978年的193座,增至2015年超過660座;其中超過1,000萬人口的城市有六座,500萬至1,000萬人口的城市有十座。城市化比率則由1978年的10%,增至2015年的56%。按聯合國推算,2020年此數字將升至60%,2049年更會增至80%;屆時,中國將有十億人住在城市裏。

面對人口大遷移,中央決定重啟「縣改市」,讓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為免重蹈覆轍,中央推出新指引:以「海綿城市」方向發展,即縣城吸納人口之餘,同時把縣城的經濟動力釋放到鄉郊,如海綿般能放能收。

中國城市的分布也需要調整。以西部為例,有些地區幾千平方公里也沒有一座城市,但中原地帶城市密集,互相搶奪資源。這就是土地有價和開發成本的問題--開發農村土地,成本高而效益低;但開發城鎮土地,卻是成本低而效益高。故此,怎樣開發將成為「縣改市」的另一個難題。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劉銳紹 香港電台第一台《藍地球》,逢周一至周五播出,為聽眾帶來世界不同類別知識。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