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剛
陳文剛

50萬打造的藝術

發佈時間: 2016/04/12

50萬打造的藝術

電影《十年》奪得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引起兩極化反應。有人認為實至名歸,有人認為是未到水平,是笑話,是政治綁架了專業,甚至令電影業倒退十年。不認同《十年》的人,也有電影資深工作者在內,他們的看法當然值得我們注意;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所提出的理據。

如果50萬元不能打造出一齣最佳電影,那是否意味着最佳電影應該價高者得?藝術從來不是用金錢堆砌就可以出現,高水準的作品也不是用金錢便可以買回來,金碧輝煌可以是藝術,雕欄玉砌可以是藝術,泥土着地可以是藝術,平民生活也可以是藝術。藝術無分貴賤,在乎用心與創意,資源少就等同藝術水平低,這是缺乏創意的一種執迷,也對藝術毫不了解。

用金錢打造的電影,很多都是高水平藝術作品,只是當中也見識過不少是劣質粗貨。製作費對一個作品自然重要,但不是唯一元素。相反,製作費不足時,更能激起創作人的創意,在有限資源下創出無限可能,去呈現作品的價值。

藝術作品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作品本身帶出的人文風情,反映社會現況,帶動民眾思考,而且能產生長遠影響,這才是藝術作品的價值所在。

如果未看過作品便隨意作出批判,那不是神仙託夢就是無知妄言,同樣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電影除了是娛樂之外,亦要有些重要信息與受眾分享,製作人也應要有社會責任;有承擔,才值得人們尊敬。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陳文剛 糊塗戲班藝術總監,編劇、導演、演員及填詞人
欄名: 藝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