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敗血症|37歲奧運柔道金牌選手 染敗血症緊急開刀:「命快沒了」

發佈時間: 2024/08/16

現年37歲的北京奧運柔道100公斤以上級金牌得主、前日本男子柔道兼綜合格鬥選手石井慧(Satoshi Ishii),近日驚傳染上敗血症,接受了3次緊急手術,更因此體重急速下降了12公斤(約26磅),在社交平台上感嘆自己:「感覺命快沒了」。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失眠救星 靜觀導師教2組瑜伽動作 助放鬆肌肉更好入眠

{{hket:ul-video id="11032"}}{{/hket:ul-video}}

染敗血症急開刀

石井慧10日在Instagram發布帖文,稱7月返回日本後,因遭到感染差點導致敗血症,並於兩周前接受了3次緊急手術,手術後腰部以下癱瘓了一周,甚至連頭和腿都動不了。他在接受日媒訪問時表示,「説實話,我感覺命快沒了」。

石井慧身高181厘米、體重110公斤(約242磅),曾獲北京奧運金牌、杜哈亞運銀牌,原本身形壯碩的他現在卻因病瘦到98公斤(約216磅)。他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抗生素正在消滅我的消化系統」。

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他雖然可以吃點清淡的食物,但由於副作用,身體無法吸收營養,所以導致體重直線下降。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w12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6.jpg"}}{{/hket:inline-image}}

儘管如此,石井慧仍保持樂觀態度去面對病情。他自今年5月起就一直在加拿大拍好萊塢電影,上個月拍攝結束後才返回日本。為了重返賽場,他在8月初正準備開始進行訓練,沒想到這場意外,只能將訓練或比賽時間延到年底之後。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FP20080815_369363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xh20071118336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FP20080815_37150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FP20080815_371298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FP20080815_37132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敗血症可引致器官衰竭

香港危重病學會會長陳勁松醫生說,敗血病是嚴重的細菌感染,引起身體器官功能出現衰竭。對於引致敗血症的原因,陳醫生表示,與病原體(如細菌)與病人抵抗力有關,一些惡菌如肺炎鏈球菌、甲型鏈球菌、食肉菌(創傷弧菌導致的壞死性筋膜炎)等,都可令病情急劇轉差。

幼兒與長者是高危一群

敗血病的病徵包括:發高燒、血壓低、神智不清、排尿減少(因腎功能衰退)、氣喘等。醫護人員會為病人進行連串化驗,檢測白血球及血液乳酸濃度是否過高,以了解當事人的細菌感染程度。

事實上,任何年齡層都有機會患上敗血病。幼兒和長者抵抗力皆較差,染上敗血病的機會較大,因此此病的年齡死亡率呈現如浴缸兩邊向上的形態。

死亡率可高達5成

由於敗血症死亡率高,提起此症往往令人聯想到一旦患上會命懸一綫。這要視乎病情有幾嚴重,如病人因肺炎差到要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死亡率已達三分一;如是腎衰竭而需洗腎,死亡率高達二分一。

點擊下圖查看敗血症10大表徵: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2.jpg"}}{{/hket:inline-image}}

日本流行食人菌 避免有傷口時浸溫泉

此外,日本之前爆發食人菌(A型鏈球菌)疫情,這種菌在其他國家都是造成呼吸道感染,但在日本卻是軟組織感染,甚至到容易引起敗血症的程度。台灣家醫科醫生柳朋馳表示,目前雖然不知道確切原因,但可能與基因的易感受性或是細菌出現抗藥性有關。

他提醒,食人菌是環境中的常見菌種,民眾前往日本旅遊時若有傷口可以使用含抗生素成分的外用藥膏。而日本流行浸溫泉文化,尤其是戶外池、山上泉池,有傷口時亦要避免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