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癌症殺手|照大腸發現小瘜肉 醫生:如漏掉3年後一定是大腸癌 拆解3大警號恐癌魔纏身

發佈時間: 2023/10/28

大腸裡有瘜肉,恐隨時演變成大腸癌!台灣有醫生講述案例,指一名50歲患者做大腸鏡檢查時,AI偵測到一個不足1厘米的小瘜肉;經切除化驗後,發現是0期大腸癌。對此,醫生直言如AI沒有偵測到、把瘜肉遺漏,預言「3年後一定是嚴重大腸癌」。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抑鬱症只因想法太悲觀?醫生拆解常見謬誤+3大症狀

{{hket:ul-video id="9348"}}{{/hket:ul-video}}

台灣胰臟科醫生林相宏日前在其Facebook上載一張照大腸的圖片,叫大家幫忙尋找大腸鏡中的瘜肉位置,隨即引來不少網民留言猜測。及後林醫生公布答案,指瘜肉大小不足1厘米,而且位於皺褶位置較難發現,

「好險AI大腸鏡偵測系統抓到提醒了我,貼近一看表面絨毛已經呈現不規則病變,切除後化驗居然是0期大腸癌。」

林醫生指,所幸有AI大腸鏡偵測系統,否則後果可以不堪設想,更預言如果未必及時切除,「3年後一定嚴重大腸癌」,故此認為每一次的大腸鏡品質也非常重要,否則隨時「釀成大災難」。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瘜肉可分為4種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張振榕曾指出,臨床上瘜肉可分為4種,包括增生瘜肉、管狀瘜肉、絨毛瘜肉及鋸齒腺瘤;增生瘜肉多數不會變大腸癌,一般是大腸的皮變厚了。而另外3種都稱為腺瘤,管狀瘜肉癌變時間較久,約5至10年;絨毛瘜肉相對較危險,癌變速度較快約3至5年;至於鋸齒腺瘤則最難診斷,因長得較扁,醫生檢查時容易忽略,容易形成癌症。

初期沒有明顯病徵 留意大便變化

本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房嘉略也曾接受《晴報》訪問,指出早期大腸癌算是沒有任何明顯病徵,不過隨著腫瘤開始增長,大腸癌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徵狀,當中最明顯是大便習慣出現改變,他提醒如果情況持續1個月以上,就應盡快求醫檢查︰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1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2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3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4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大腸癌7大高危因素︰

1. 年過50
2. 男士
3. 家族曾經有人患大腸癌
4. 經常進食醃制、高脂及油膩食物(如紅肉及加工食品)
5. 吸煙或飲酒
6. 缺乏運動
7. 肥胖

房醫生提醒,有家族病史的人比正常人,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高出1.5至2倍幾。因此,高風險人士即使本身沒有任何病徵,他們亦應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避免演變成癌症,

「透過大腸癌篩查,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因為大多數大腸癌是由大腸瘜肉演變而成,當接受大腸鏡發現大腸瘜肉時,可以同時進行切除,即時解除風險。而大腸鏡亦可以了解患者大腸瘜肉數量及尺寸,了解其大腸癌的風險。一旦未有及時求醫,可能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文章已獲「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授權轉載。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