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大灣區|內地護士讚港醫患關係融洽 第二批百名護士最快年底到港

發佈時間: 2023/06/26

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下70名廣東省護士,早前赴港到七大聯網服務。醫管局今安排3名內地護士分享2個多月來工作心得,眾人均對本港醫患關係融洽印象深刻。在仁濟醫院交流的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護士尚昀晛指,獲安排到內科及急性腦血管治療中心工作,大讚本港醫患關係「好和諧」,曾見有突發腦中風婆婆,因吞嚥及自理困難要每日做物理治療,護士每日都耐心去協助及鼓勵婆婆做訓練,結果3周後婆婆回復正常肌力,「她很感謝我照顧,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他亦對本港跨部門處理急症中風患者流程很深刻,形容可做到無縫接軌,值得參考。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40226d9-66e9-4934-9ec3-3b4e8b13442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b116083-63fc-4012-b894-b13a89e29aa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5.jpg"}}{{/hket:inline-image}}


在沙田醫院交流的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護士劉佳麗指,本港護士對長者態度很好,猶如「自己親人」,即使部分病人有認知障礙,活在自己的懷舊世界,護士仍能作出誘導,「有婆婆不願配合護理,港護知道她鍾意小朋友,便安排她為嬰兒玩偶餵奶,逗得婆婆很高興終願合作,也可加快出院回家。」

在伊院交流的廣東省中醫院護士楊敏菲亦謂,曾見八旬婆婆因肺炎要用呼吸機,不適難受令心情煩躁,「病房護士知婆婆愛花,特意畫花畫送給她,婆婆見到心情好咗,香港護士好明白病人心理上需要。」
 

內地護士由臨床導師一帶一在病房服務
 

現時內地護士需在臨床導師指導下,一帶一在病房服務,每周實習44小時。新界東醫院聯網老人科顧問護師史綺雯指,內地護士學歷高、經驗足,且十分主動學習及提問,也有良好職涯規劃,「很多護理不能一個人做,如替長者換尿片等,有內地護士加入等於多了一對好專業的手,無加重工作負荷,反而覺得自己賺咗。」伊院病房經理(內科)黃美玲認同,兩地醫療程序有很多共同點,如高氧治療儀器等雙方程序一致,中港護士很快合作無間,「伊院有5個病房及老人科有交流護士,其他病房都好羨慕。」

劉佳麗補充,因交流護士均會講廣東話,且她在學時有學過醫療英語,平日也有讀英文文獻,在港工作無大問題。楊敏菲指會主動告知病人自身來自廣東省,「有婆婆好開心同我講後生有在內地買樓,無抗拒由我護理。」她笑言更常獲同事推介油尖旺美食,如牛腩和越南菜等。尚昀晛指在港未遇醫護問題,十分適應工作。

醫管局代理總護理行政經理梁明指,首批內地護士有一半時間在急病病房,一半在康復病房服務,以老人科及內科為主,有個別專長的護士可視乎情況安排至其他科系,如中風服務交流,令他們盡可能「見多啲」。他指,第二批約百人料最快年底至明年初來港,科系待商。至於第三批料明年底到港。據悉港方曾與衛健委商討集中大科系,急症科及內科等交流。

73名廣東省醫護今抵港交流 , 范鴻齡:下批約100人料年底到達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 : 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