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物科技汰弱留強 資金游向突圍者 30%消費者關注影響氣候 願試人造食物

發佈時間: 2023/04/14

人口增長、地球暖化等因素影響下,食物生產供應鏈極需改革。食物科技知名度上升,亦已有不少人造食品上市,人造奶、人造肉公司數量亦激增。業界專家指出,今年行業將進入適者生存的階段,市場份額將會整固至較少數成功突圍的初創。

早已有大量企業嘗試研發、推出植物奶等產品當作牛奶的替代品,但牛奶的主導地位未改。以色列初創Remilk行政總裁Aviv Wolff表示,生產牛奶需要為牛隻提供飼料、水份與活動空間,成本消耗太高。該企運用DNA技術,透過複製牛隻體內產奶的蛋白質,在發酵槽「生產」人造奶,聲稱成品與牛奶一模一樣,在逾千人的測試中,消費者幾乎無法分辨兩者。

DNA技術製人造奶 稱如真牛奶

他指公司現主要朝B2B(企業對企業)路綫發展,為奶類加工品提供原料,例如乳酪及忌廉,有關產品亦已獲得美國FDA認證並發售。現階段人造奶的成本仍較高,商業上暫未適合全面流通市面,較適用於作為價格較高的加工食品的原料,但該企預計成本在短期內,已可下降至與奶農生產相若,並有意在丹麥建立生產綫。

消費者對過度攝取糖份的關注增多,但在添加糖之外,食品中的天然糖份亦同樣會導致健康問題。另一間初創BlueTree針對此問題,研發技術減少食品中的糖份。該公司首先投入製作減糖橙汁,據悉過程中只是物理上抽走糖份,不涉成分改造或添加,而且該技術可配合飲品入樽過程,不會大幅改變生產流程。

該企已與果汁廠商簽約,正進行A輪融資,已確保240萬美元資金(約1,883萬港元);技術未來亦將引入至牛奶,甚至啤酒、葡萄酒。

兩間初創均為以色列食物科技孵化器Fresh Start旗下的初創,至今該組織已牽頭對10間組合公司投資共1,600萬美元。其行政總裁Noga Sela Shalev稱,未來食品科技發展勢將大熱,但投資該類項目的公司,投資周期較長,加上涉及較多的基建與技術研發,投資風險較其他領域為高。

她續指,現時該類全球食品已有初步泡沫迹象,大量公司同時爭取資金與消費市場的注意,今年該界別或會淘汰部分體質較弱的公司,人才與投資會集中至較成功者。

據PitchBook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食品科技錄得400億美元(約3,140億港元)投資額,按年增加1.5倍,而食品科技的「獨角獸」估計超過123間。

改變消費習慣 動輒需時10年

談到消費者行為方面,Noga Sela Shalev指出,根據開發公司的研究,西方社會相對較願意嘗試人造食品,而肉類、奶製品產品的市場亦已起步,「約有30%消費者特別關注,所選購食物的生產過程對氣候影響,這群人特別願意嘗試人造食物。」

可是另一類消費者則非常抗拒,這一群人由基因改造植物發展以來,已經非常戒懼類似產品。事實上,市場不易打開,且這問題與文化、社會習慣關聯頗大,難以一概而論。「科技發展速度尚算較快,但改變消費者生活習慣動輒需時10年甚至20年,例如歐洲的植物奶便花了20年,才能真正稱得上普及。」

組合式環保鞋 可回收減堆填區負擔

全球每年生產242億雙鞋,大多數因採用多種無法分解物料製成,最終會送往堆填區或焚化爐,無法分離和回收。荷蘭設計系學生Noa Zaidman提出一款可組合式環保鞋的概念設計,以減堆填區的負擔。

該款鞋採用可回收降解物料,鞋身及鞋底的模塊以3D打印製成,可以分開組合。用家只需穿上像襪子般的針織鞋身及套上厚鞋底,再用繩帶把鞋底扣緊即可「出街」。一旦鞋底穿破,換上備用組件模塊就可繼續使用,亦可以按個人喜好配搭不同的顏色和配件。

記者:周俊霖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