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冠肺炎︱逾200幼童染疫 警告絕非類流感 藥劑師:小童無藥可治宜打疫苗 (附小童應送院病徵)

發佈時間: 2022/02/20

Omicron被指輕症較多,惟有兒科專科醫生指在1個多月間逾200名11歲以下兒童已受感染,當中2人死亡,絕非如坊間傳言變種僅是「類流感」;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更警告,目前兒童感染者唯一可用藥物為類固醇加瑞德西韋治療,惟瑞德西韋不能用於12歲以下兒童,令幼童「無藥可治」。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bb7ca280-af12-4dc5-83b2-8812f84abf8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bbf51dfb-09d4-4e97-a9c8-3b71e520659e.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e985574-cf92-4529-ae6a-f14151d4d2d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520ca54-6a1d-44a4-9784-b751f296932d.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今年1月27日至2月9日訪問5至15歲學童家長,結果受訪的322人中,有38%「大仔」(12至15歲)學童家長尚未為子女打針;56%「細仔」(5至11歲)家長更明言不會讓子女接種;逾8成家長指因擔心疫苗副作用、有後遺症或死亡而卻步;其次是判斷疫苗對變種無效。

新冠肺炎 美國兒童死亡10大成因之一

但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指,今年1月至2月6日,已有逾200名11歲以下兒童,及逾400名18歲以下兒童受感染,佔整體確診者逾7%及14%,更有2名幼童已死亡。他稱Omicron殺傷力「絕非等同流感」,美國數據顯示今年1月5至11歲患者入院率,較去年同期多3倍;截至去年10月中,該年齡組已近100名兒童死亡,令新冠位列美國兒童死亡10大成因之一。美國疾控中心數據更指,未打針兒童入院率較齊針者亦高10倍,且3分1無打針童需深切治療。

瑞德西韋服用年齡為12歲以上

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因新冠常規藥瑞德西韋使用年齡為12歲以上,雖可作標示外使用,但稚齡幼童目前可謂「無藥可治」,只能作支援性治療。且新面世的口服藥不但全球瘋搶難確保供應,且主要用於輕至中度症狀,亦有年齡限制,促港童家長要「預防勝於治療」。

崔強調,本港所用科興及復必泰疫苗不會進入人類細胞核,且後者新陳代謝很快,絕不會有「改基因」效果。他指港人打復必泰後整體心肌炎比率為每10萬劑有18人中招,12至15歲兒童中為每10萬人有13人,比例比英美高,但大部分入院後2、3日已無礙。他又謂,復必泰申讓6個月大至4歲兒童使用,惟劑量僅成人10分一,難再在成人針中「抽針」接種,而必須打兒童疫苗,且基礎接種量為3針。

張醫生補充,以色列數據反映病童年齡愈大,愈易有長新冠症狀,如腦霧(記憶及專注力下跌)、抑鬱等,部分可持續6個月,且康復後仍可能有「多系統炎症綜合症」,令大腦、心肺持續發炎,或致衰竭死亡。

小童「上中下」三路異常應送院

  • 精神:嗜睡,叫也叫不醒
  • 眼睛:無神不對焦,專注力異常
  • 嘴唇:發藍發紫或屬缺氧,普通蒼白可放心
  • 額溫:持續40度以上,服藥及沖暖水涼後無法降溫
  • 胸肺:呼吸困難,每分秒呼吸逾40次(或每15秒10次),有異常怪聲或喘鳴
  • 心臟:非煩燥或運動狀態,每分鐘仍跳動逾120次
  • 嘔吐:空腹嘔吐或因腦壓上升引起
  • 排洩:有頻密肚瀉

資料來源:兒科專科醫生張傑

 

幼童接連離世惹全城恐慌 , 專家指兒童抗新冠不堪一擊促打針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方雅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