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精神分裂 治療相配合 助患者控制徵狀 預防復發 融入社會」

發佈時間: 2020/03/09

近年,港人對精神分裂症的認識日益加深,惟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市民仍存有許多誤解,更往往聯想到各種負面標籤。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表示,患者並非如大眾想像中般「暴力」或「極端」,而且在接受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重投本來的社會崗位,與一般人無異。

極端行為並不普遍

過去十多年間,香港人對精神分裂症的認知及接受程度均有所改善,然而仍有不少誤解,需透過精神健康教育逐一消弭。

「市民大多擔心患者會衝動、粗暴、具攻擊性,思想和行為走向極端,但研究所見的情況並非如此。只有很小撮的患者,由於存在強烈的被害妄想,認為特定人物會陷害自己,走投無路之下,才可能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事實上,一般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暴力傾向或傷害他人的機會不高,更低於藥物濫用者。」

沈醫生指出,協助患者重新融入社會,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療目標之一。若大眾能放下對患者的成見,嘗試理解、接納,摒棄帶有負面意思的稱呼和用詞,有助患者走過康復之路。

藥物、非藥物治療互相配合

雖然醫學界目前未能根治精神分裂症,但只要及早診治,加上藥物及非藥物治療互相配合,患者便能有效地控制徵狀、預防復發及融入社會,大大減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對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藥物是治療的基石。由於此症源自腦細胞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藥物正用於控制這些傳遞物質,從而減輕徵狀和防止發作。現時,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均可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兩者都有機會引起副作用,但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後者引起的副作用一般較前者輕微。兩代藥物皆有口服藥及針劑,醫生會按照患者的需要和意願作出選擇。」

「用藥同時,患者仍須配合一連串非藥物治療,當中包括心理治療、認知功能訓練等,協助他們接受、適應及配合徵狀,並且提升認知能力,讓他們重新投入家庭和工作。」

沈醫生補充,除了患者的自身努力,家人的角色也非常關鍵:「多項研究證實,如家庭成員對患者過分管束、批評、責備,會令患者病情轉差,增加復發機會。」但這不代表家人無事可做,他們可多了解精神分裂症的資訊,多聆聽患者的切實需要,在患者有需要時成為依靠和支援的對象。

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

(精神分裂症系列之二)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