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陶笛小樂手愛爾蘭交流 訓練責任感

發佈時間: 2019/09/12

在日本、台灣流行的原始樂器陶笛,近年由教育工作者原樂天引入,把樂器普及到小學。早前他帶領了15位學生首次踏進歐洲,遠赴愛爾蘭與都柏林科技大學音樂及表演系青少年部學生一起學習,並以陶笛和其他管樂合奏歐洲傳統樂曲。

原樂天(Sunny)是目前香港少數教陶笛的老師,他謂大學畢業後便幫家人打理生意,並管理一隊銷售人員。回想當年工作有壓力,會回家吹笛減壓。「有年朋友到台灣旅行,買了陶笛送給我,但香港那時無人教,我上網得知台灣有交流平台,開始向當地志同道合者請教,又飛往台灣拜訪當地陶笛教師。」2009年決定轉行教笛,創作教具和遊戲,讓5歲也能學習,之後更成立香港首個兒童陶笛樂團。

香港孩子除了學鋼琴、小提琴,應該還有其他選擇。他認為陶笛聲音清脆輕柔,能打動人心,而且膠笛只需100元,很適合基層孩子學習。然而因陶笛沒進級制度,比賽、表演機會都少之又少,故推廣上有很大挑戰。但他堅信學音樂不是為一紙證書,能讓音樂改變孩子,才最重要。

為同學籌募旅費

Sunny近年自資舉辦全港性的陶笛比賽和音樂會,同時帶學員到日本、台灣交流。去年因一位導師在都柏林科技大學音樂及表演系攻讀作曲博士學位,偶然向大學音樂院的院長介紹陶笛,引起對方興趣,便開始交流合作的可能性。「學校本身比較開放,喜歡新類型的音樂,與院長傾談過程中,發覺原來愛爾蘭沒有人吹陶笛。院長也沒看過陶笛,所以感到這是一個好機會,向其他界別的音樂老師和學生介紹陶笛,也讓香港同學可看到不同的音樂類型。」

他去年選取比較優秀,並有心學習的15位學生參與,因當中有3位是基層學生,故樂團曾鼓勵同學儲蓄1年,同步為他們籌款,包括舉辦陶笛藝術工作坊,而期間遇有兩位熱心人士為學生拍片眾籌,吸引到報紙、電視和電台節目訪問同學,引起很多人注意。

團員中有SEN學生

密集的10天行程中,學生分別需要在大學青少年部跟當地學生一起上課,學習愛爾蘭民族樂,跟當地學生分組合奏,並向他們教授陶笛。他強調團員中有SEN學生,故出發前需要針對不同能力選擇表演歌,讓他們演出。「我們演奏中國風的《賽馬》、3首香港陶笛原創曲包括《晨曦》,向歐洲同學介紹陶笛特色;並選了一首《龍的傳人》跟他們用陶笛合奏;而當地老師也為兩地學生各選了數首民謠,以及中世紀的樂曲,訓練我們合奏技巧。」

13歲的劉子健、15歲的吳卓希和10歲黃耀凱是基層學生,Sunny指出,耀凱是一位很有天份的學生,得家人支持以分期付款買演奏笛,卻在出發前不小心打破了。「這個行程他沒有家長陪伴,自覺要有責任感,故我讓他負責保管及運送頗重及珍貴的樂器,見到他每天拿住樂器來回行10公里,沒有怨言,而且把樂器保管得很好,感到旅程已激發到耀凱的責任感。」

增強自信心

Sunny笑謂,同學們是首次在歐洲正統音樂學院上堂、接觸大學音樂教授,以及經歷到由同輩主導合奏,過程開啟他們的信心。「而很有趣是,香港學生也需要教歐洲學生陶笛,因陶笛很容易上手,故他們很快已可吹到歌仔;而合奏部分,是由多種西方樂器去配合陶笛,並由愛爾蘭同學主力帶領。」

Sunny謂,兩地學生的結業演出在聖三一學院綵排,因學院的學生會很重視活動,更曾把綵排片段放上網推廣。

撰文︰胡麗珊

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