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飲酒風氣盛 痛風年輕化

發佈時間: 2018/10/03

很多人聽到痛風都以為是老人病,雖然痛風的確較常出現在40歲以上人士,但有醫生指,近年痛風有年輕化趨勢,飲酒風氣亦令因飲酒致痛風的個案微增,除了見到有不少30歲以下的病人外,20多歲、因飲酒致痛風的個案亦增加,甚至有人25歲已出現骨枯。醫生提醒,若本身已有痛風高危因素,飲酒可誘發痛風。

延伸閱讀:趴在床上玩手機頸椎承受12磅 3招紓緩肩頸腰不適

風濕科專科醫生指出,痛風是由尿酸結晶而引起。尿酸由嘌呤(Purine)轉化而成,過度攝取嘌呤,就會不斷製造尿酸,但身體能排出的尿酸有限,血清中的尿酸水平就會漸漸升高,然後在關節中形成尿酸結晶,引致痛風。一般痛風病發時,腳趾公的關節會劇痛,是因為尿酸結晶在關節內被白血球吞噬,從而釋放出大量發炎物質,令關節紅、腫、熱、痛。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294855746.jpg"}}{{/hket:inline-image}}

習慣大吃大喝易攝過量嘌呤

然而,港人習慣大吃大喝的飲食模式,就很容易令人攝取過量嘌呤。酒、肉類、小孩子最愛的糖果、汽水,都是高嘌呤含量的食物,不止令痛風年輕化,連小孩也出現痛風的徵狀。有骨科醫生指,倘本身隱藏痛風高危因素,常吃高嘌呤食物等,加上常飲酒,就很易誘發痛風。他指,病人治療後未必完全除去多餘尿酸,日後即使戒酒,肌肉和關節仍會疼痛,提醒每日飲酒不應多於兩杯。

醫生說,雖然一部分人是因不知道隱藏痛風因素而飲酒,導致誘發痛風,但較多是病人堅持飲酒,結果痛楚加倍,延伸到膝蓋、腳趾等,痛到不能走路,要入院注射降尿酸藥物。另一名骨科醫生亦指,過量飲酒也會引起關節痛、骨枯等骨骼問題,這類求診者亦有年輕化趨勢,最年輕25歲已出現骨枯。

日本防衞醫科大學曾有研究指出,飲酒後不面紅的人,解酒能力雖然較佳,但同時血液內所含的醋酸亦較多,容易使尿酸囤積在體內無法排出,令其罹患痛風機會較常人高2.78倍,建議酒後應減少食紅肉及海鮮,避免產生大量尿酸,亦忌飲用啤酒、紹興酒等嘌呤含量較高的酒精。

半年以上無病發可回復正常飲食

營養師建議,病發期間應盡量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包括乾豆類、菇菌、貝殼類、牙帶魚、䱽魚、菠菜、椰菜花、雞精、內臟、酒精飲品、全麥麵包等。如果半年以上沒有再病發,就可以回復正常飲食,但要比例要均衡,不可偏食。

飯麵、肉類、魚、蛋、豆腐、水果、蔬菜則應適量吃,肉的分量大概是每天5至6両,高活動量的人士可以吃多一點,但一天也不能超過8両。水和奶可以多吃,因為水可以幫助把尿酸排出體外,每天喝超過10杯也可;牛奶中的鈣質亦能帶走體內尿酸。

痛風病人要避免食黃豆、黃豆煲的湯水和糖水,豆製品如豆漿、豆卜、腐竹等也要避免,因為都是高嘌呤含量的食物。但豆腐卻能夠適量進食,因製作豆腐時加了石膏粉,成為高鈣食物,除非在非常紅腫的病發期,否則平時適量進食,可助排走體內尿酸。

{{hket:inline-image name="043-044_2018v43.jpg"}}{{/hket:inline-image}}

痛風高危因素

1.     40歲以上

2.     男性病人較女性多

3.     有飲酒習慣

4.    
喜歡吃動物內臟、貝殼類及海產等含高嘌呤成分的食物

5.     血癌、腎病患者或服食利尿藥人士

資料來源︰生署長者健康服務

 

痛風飲食宜忌

‧     酒類

‧    
動物的內臟,如腦、肝、腰、心臟、胰(豬橫脷)等

‧    
沙甸魚、魚卵、貝殼類的海產,如帶子、青口等

‧    
過量的肉類、家禽類和魚類

‧    
過量的乾豆類、冬菇、椰菜花、菠菜及鮮露筍等蔬菜

‧    
每天最少兩公升水,幫助排出體內過量的尿酸

資料來源︰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

 

個案分享

無戒口頻復發

雙手不能握拳

風濕科專科醫生表示,第一次病發的痛風症一般都較易處理,數天後會痊癒,但曾有病人因不控制飲食及服用降尿酸藥,令痛風復發得更頻密。直至他已不能再走路,晚上更痛醒,除了腳趾關節,尿酸甚至在其手指的關節結晶,嚴重到雙手不能握拳。

痛風病發時,發作患處一般在關節,如足踝、大拇指關節、膝蓋等,患處會紅腫、發熱及疼痛,甚至痛得令人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