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5大常見痛經體質 調理方式大不同

發佈時間: 2018/10/16

{{hket:inline-image name="cover21.jpg"}}{{/hket:inline-image}}

經痛問題困擾不少女性,想紓緩痛楚和身體上的不適,需要根據自身體質調理。消委會諮詢了中醫師,講解5種常見「痛經」體質的調理方法。

中醫認為「痛經」與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狀況有關,可分為「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兩種。「不通則痛」是因情志不暢,寒濕或濕熱,氣滯血瘀等,令月經期間子宮氣血運行不暢;「不榮則痛」則為先天肝腎氣血不足,房勞多產,久病虛損而傷及脾腎之氣,子宮失於濡養。

5種常見「痛經」體質
1.氣滯血瘀型
經常情緒抑鬱焦慮,引致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血量少不暢,經色瘀黯有塊,塊下痛減,多伴乳房脹痛。
建議:保持心境和樂適當運動,常用玫瑰花泡水代茶。

2.寒凝胞宮型
經常飲食冰冷、腰腿受寒,以致經期小腹冷痛,熱敷痛減,腰酸腿軟,經血量偏少,經色黯淡或瘀黯。
建議:慎吃生冷食物,宜飲用薑茶,注意腰腿保暖,睡前熱水泡足。

3.濕熱下注型
體質濕熱、經期後護理不慎而感染濕熱,出現經期小腹灼熱脹痛,經色黯紅,質稠有塊,平時帶下量多且色黃或小腹痛,經來疼痛加劇,或經前低熱。
建議:忌吃辛辣、煎炸、溫補食物,可用生薏仁、土茯苓等清熱祛濕之品入膳調理。

4.氣血虛弱型
脾胃虛弱,過度節食,缺乏運動,或經常熬夜,使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經血量少質稀色淡,容易頭暈心悸。
建議:避免過勞,慎吃生冷,可用黨參、當歸、紅棗等溫補氣血之品入膳調理。

5.肝腎虛損型
先天體虛或多產房勞,引致經期或經後小腹綿綿作痛,經血黯淡而質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
建議:避免過勞,可用枸杞子,鹿茸等入膳調理。

改善月經不調貼士
1.減少進食冰凍,寒涼,油膩的食物及甜品,亦應避免在經期間過量進食辛辣燥熱的食物
2.日常進補調理,注意辨別體質的寒熱虛實及食物的屬性
3.若長時間停留在冷氣環境,應注意保暖,尤其是月經期間的腰腿保暖
4.每天運動半小時以上,有助氣血運行,排汗祛濕
5.日常避免長時間過度勞累,經期間亦應避免重勞動或劇烈運動
6.經期間內褲要勤清潔。衞生巾要適時更換,避免性交,浸浴或游泳
7.經期應以健康的方法調和情志,消除壓力,放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