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人生中第一個報章專欄。很感恩有這個機會,讓我的文字被看見。
多年來寫專欄、出書,累積的不只是文字技巧,更是對生命的感受力,還有一種在東方文化底蘊下養成的柔韌與堅持。每當我埋首寫稿,都深深感受到中文的力量——那種源自歷史、文化與情感的厚度。中文能用最少的字,道出最多的情。它擅長含蓄與留白,越是不說破,越能觸動人心。
一個詞可以有多重意義,「沉淪」、「底線」、「坦然」這些字,不只是詞彙,更是一個人的信仰與人生姿態。由衷感恩中文是我的母語。
小時候,我好自閉,自知並不是說故事的高手,但相信能寫出自己的靈魂。剛強的性格讓我覺得自己比男人更像男人。然而當我寫作時,把靈魂寫進文字裡,才發現自己文字中那柔軟,細膩的一面。原來寫作不只是表達,更是一種自我認識。而這個專欄,正是讓我認識自己的地方。
今天,是我在《晴報》專欄的最後一篇。這段超過十年的寫作旅程就此告一段落。
然而,我沒有感到失落。因為我已準備踏上另一段路:預算兩年時間,寫出我人生中第一本英文書。
坦白說,我的英文不算好。別人半天寫完一篇,我可能要耗上兩星期。但我知道,總有一天會完成。正如當初寫這個專欄一樣,我相信透過不斷練習,會讓我在語言與表達上再次成長。
這本書不是把中文翻譯成英文,而是一本寫給英語讀者的創作。
中英文在語言結構,文化底蘊,情感表達上,本質上就是不同。中文的魅力在於,一個字,能𠄘載一種痛,一句話,就能震盪人心。我一直以來都用中文寫出濃厚情感,現在我要用英文承載這份情緒與節奏,寫出我的語氣,我的情感,我的觀點,卻要用另一種語言的邏輯去敘事。
對我來說,這是一場讓情感穿越語言,重生於另一種文字裡的挑戰。我想讓中文的靈魂,活在英文的骨血裡。這樣的挑戰,讓我興奮,也讓我堅定地走下去。
我不只是想說自己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透過自己的經歷,搭建一座文化之橋。讓西方讀者看見真實的中國人,看見我們內斂而堅韌的價值,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美與力量。
這是一項橋樑的工作,是文化之間的對話。這正正是世界今日很需要的聲音,而我很希望充當這個使者。
所以,我仍會在世界某個角落,以另一種方式前行。繼續以文字,出版,甚至不同語言,把香港的精神,女性的堅持,跨文化的生命力,繼續為你寫下去。
(本欄隔星期二、逢星期五刊登)
撰文: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HerbalGram創立人、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國際諮問官 angela@herbalgram.us
欄名: 緣來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