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綺珊
魏綺珊

分類回收

發佈時間: 2025/07/07

分類回收

台灣人就算不曉得誰是貝多芬,也一定聽過他的名曲《給愛麗絲》,如果經過舊區,總會聽到這首音樂響起,家家戶戶就會拿著垃圾在門口等候,迎接這個充滿古典味的垃圾車到來,為每戶人家解決家中垃圾。

台灣的垃圾分類做得很仔細,塑膠、紙類、鋁罐、玻璃,全部都要分類;接著就是廚餘,基本上是吃剩的餸菜及殘渣,預備煮飯時清理的蔬菜、果皮等等,回收後會經攪拌及翻煮等處理,用來堆肥;有些屋苑,還會細緻地回收電池、光碟等等,將所有垃圾分類扔掉之後,剩餘不可分類的垃圾就掉在家裡的垃圾筒,不少台灣說,好幾天才有一袋垃圾。

如果是住在新建成的屋苑,一般有管理,不用每天追趕垃圾車,任何時候都可以將分好類的垃圾,包括洗乾淨的膠樽,玻璃瓶等,掉到屋苑的垃圾站,然後有專人處理。

有了這種分類回收,很多廢物都被循環再用,環保得多。不過台灣用膠袋真的用得很兇,但至少有些能回收,垃圾袋也是用可分解的物料製造,用起上來減輕少許罪疚感,但還是少用膠袋好。

Facebook Page: 魏綺珊Jo Ngai
Youtube Channel: 珊剛二人幫 / joandrensen

(本欄逢星期一、四刊登)

撰文: 魏綺珊 愛書愛戲的自由工作者
欄名: 簡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