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乃萱
羅乃萱

馬要停蹄了!

發佈時間: 2025/05/13

馬要停蹄了!

星期六那天,接了三個講座。一個在早上,兩個在下午,嘴巴沒停過。就算下午兩場,中間有休息,我也沒有好好善用,還在跟人聊天。結果,
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天)的早上,身體在抗議了。

一起床,感覺天旋地轉,沒法站立。跟著,不停嘔吐,本來星期天要趕赴的兩場講道,都要喊停。感覺全身無力,就算睡在床上,一轉身也會暈眩,根本就是:動彈不得。而且腦袋漲得很厲害,心中暗忖:會否是「中風」?趕緊拿了血壓計來量,是飆升的度數,外子見罷立刻打電話找相熟的醫生。

結果,進了醫院打了止暈針,做了一些檢查,醫生評估是著涼與「耳水不平衡」。這個「老毛病」有點家族遺傳,十多年前我也常發作,這十年少了。沒想到她竟回來「探望」。

這兩天,乖乖臥床,把這個星期的約會講座,都盡量減少。不停收到好友的勸告:要休息啊!知道,一定要好好休息,到底年紀不輕了。也在這個時候,好好想想休息是怎樣的一回事。很多人都以為,休息就是拼命的睡。其實,休息有很多種:


 做做運動的休息,表面是身體勞動,其實是讓腦袋歇歇。
深呼吸的休息,是讓腦袋放空,有一個喘息的空間。
接觸大自然的休息,就是行山,在花徑間散步,可以讓我們呼吸新鮮的空氣。

這個年代,別以為休息很容易。要遠離手機、網絡、還有回覆朋友的短訊,都需要很大的節制。社群媒體的好處是讓我們跟人連結,壞處卻是侵蝕我們寶貴的休息時間,迫使人無時無刻都在瀏覽回應,難有一刻停下來。
    對我來說,這陣子密密麻麻的工作,一個接一個。身邊的人都說:「不要接那麼多嗎?」但我心軟,有時候更是盛情難卻。就像上個星期六,本來下午兩堂講座可以歇歇的,但見到有熱情的聽眾走過來聊,也就不顧自己的疲憊,硬撐著跟人聊天。

老實說,休息歇歇的好處,我全知道。譬如:

    可以提高生產力。很多時候,小睡十五分鐘再工作,效率比硬撐下去快。
    可以減壓。這是眾所週知的,我們常以為把工作做完,壓力就會減少。但若精神不夠,做出來的水準一定不好,還不如放下手邊工作,喝杯咖啡,到辦公室附近的公園走走,會感覺壓力少了,靈感多了。
    還有一種叫「跑步者的愉悅感」。所謂的愉悅感就是我們的身體會釋放「內啡肽」時產生,這是長時間運動產生的自然現象。」內啡肽(是—種腦垂體分泌的化學物質)是會讓人感覺良好的。難怪身邊很多朋友都愛上跑步,我因為年紀問題,不敢嘗試,但卻在做「超慢跑」,效果也不錯呢!

    最後,也是最近學會的,視覺化的放鬆。就是閉目想像自己在某一個場景或地方,通常是那個你最想去但暫時無法成行的地方。想像自己聽到看到聞到及摸到甚麼。我曾經做過類似練習,發覺我是去了夏威夷的海灘,跟著一尾彩魚潛水。那個畫面我至今難忘,也很療癒。

如果真的想不到甚麼可以做,跟配偶看看陸劇、Netfix,也是挺好的放鬆方法。

總之,讓我們大腦能歇歇休息,是忙碌的香港人最急需的學習。我常用馬不停蹄來形容我的生活,現在卻是:馬要停蹄了!

(本欄逢星期二刊登)

歡迎讀者聯繫:羅乃萱專頁

撰文: 羅乃萱 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資深親子及婦女教育工作者。
欄名: 恩愛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