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問題需正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深遠影響

發佈時間: 2025/04/17

欺凌問題需正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深遠影響

校園欺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不僅影響被欺凌者,還波及欺凌者與旁觀者。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長期心理創傷,甚至影響個人成年後的生活。

被欺凌的學生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較容易出現焦慮、抑鬱、低自尊和社交恐懼等問題。行為上,他們可能逃避上學、拒絕與人交往,對他人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同時,他們的專注力和學習意願亦可能下降,從而導致成績下滑。最嚴重的是,長期受欺凌可能引發自傷行為,令學生對生活失去希望。

對欺凌者而言,若他們長期習慣表現出攻擊性和冷漠,以暴力解決問題,這種行為模式可能延續至成年,影響其人際關係和職業發展。研究顯示,童年時期的欺凌者長大後更容易面臨社會適應困難,甚至涉及犯罪行為。

除之以外,目睹欺凌事件的學生也可能受到負面影響,例如感到焦慮、無力,甚至因未向受欺凌的同學伸出援手而感到自責。而部分旁觀者亦可能選擇支持欺凌者或保持沉默,這種行為有機會會強化欺凌文化,影響旁觀者未來的人際信任感。

由此可以,欺凌不只是對被欺凌者帶來影響,更不是成長中必經的挫折,相反,校園欺凌是必須正視的心理健康危機。唯有及早發現、妥善處理,才能減少對下一代的傷害。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重皿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