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定期乳檢=守護自己荷包

發佈時間: 2025/04/10

定期乳檢=守護自己荷包

筆者想考考讀者,一名HER2型乳癌患者要進行標靶治療,知否現時每次標靶藥大概要多少錢?從醫生和前線醫護專業人員得知,粗略估計某些藥物每次治療費用以萬元計,如果要完成整個療程,動輒洗費高達六位數字。這還未計算手術、化療或荷爾蒙治療等費用。

相對如果能在原位癌,即0期乳癌,癌細胞仍在乳腺管內,尚未侵略或擴散其他部位時候發現,當中九成以上的患者只接受不多於兩種療法,且治療方案破壞性較低,通常不需要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1]與IIB以上期數一般都要進行化療、電療,甚至標靶治療比較,醫藥費大相徑庭。

從小筆者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學懂積殼防饑,平時要懂得儲蓄以備不時之需。這種未雨绸缪的思維,除了套用在工作上,也應用在健康之上。近年社會提倡預防醫學,即重視在疾病發生前便作出預防,有別於以往以疾病治療為主。這也正是香港乳癌基金會的宗旨「及早發現,治療關鍵」,透過定期乳房檢查,及早發現乳癌,並搶在黃金時期及早治療。這樣不但能避免複雜的治療,同時也節省治療費用,對個人、家庭,以至整個社會都有裨益。

面對本地乳癌個案不斷上升,2022年新增乳癌宗數更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本港第二大常見癌症,女士們更加要定期進行乳房檢查,就好像做身體檢查、定期檢查牙齒等,千萬不要等摸到硬塊才做檢查。

可惜是香港女士在乳癌篩查上未建立良好習慣,與外國乳癌檢測趨勢相比確實是有點滯後。香港乳癌資料庫在2006年至2018年間招募超過1.9萬名乳癌患者中,在40歲以上的患者中,有約六成七從未接受過乳房X光造影檢查,只有少於四分之一的患者有定期進行檢查。

事實上,透過乳房X光造影檢查的乳癌分期低於自我發現的期數。八成的乳房X光造影所偵測到的乳癌個案在0期至1期,而自我發現的乳癌病例中只有約37%在這兩個早期階段被診斷出來。

早期乳癌可以是毫無徵狀,只有透過影像檢查才能找出。因此為健康著想,避免日後付出更大代價,40歲或以上的婦女應每兩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基金會的乳健中心提供預約乳健檢查服務,欲了解詳情,歡迎致電3143 7333或2597 3200與職員聯絡。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博士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