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明白我的掙扎?

發佈時間: 2025/02/20

誰能明白我的掙扎?

李女士走入我的治療室時,未說話就已經不斷流淚,定下神來才告知被家中的債務問題纏繞了數年,最近真的有種撐不下去的感覺了。她續說,兒子近年不斷賭波,至今已經累積了巨額賭債,今年已是她第三次幫兒子還債,抵押了自己的物業,用盡畢生積蓄,只希望兒子能夠真正戒賭,卻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李女士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有很多賭徒的家人都面對著同樣的掙扎——不忍心不幫助他們償還債務,但這樣往往無法真正使賭徒金盤洗手,因為賭徒沒有真正負上個人責任,缺乏慘痛的教訓,最終又會重蹈覆轍。

難道沒有人提醒過李女士嗎?親朋好友都苦口婆心提醒她要懂得放手,但沒有人真正明白她當下矛盾的心情,作為媽媽的她怎能狠心放棄兒子呢?她感到無比孤獨,彷彿周圍的人無法理解她的痛苦與困惑。

她對兒子賭博的懼怕與不安,甚至轉化為過度控制的傾向,她試圖監控兒子的行為,不讓他單獨出街,結果令關係愈發緊張,兒子更產生抵抗情緒,反而更加隱瞞自己的賭博行為,讓李女士越來越焦慮。

此刻對李女士來說,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理解與支持。理解她的掙扎,再慢慢使她理清當下的混亂情緒如何影響自己的想法與行為。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她才能夠更清楚地看見未來的路,繼續前行。前路縱使依然艱難,但她要開始重塑自己的界限,學習如何在幫助兒子的同時,也不失去自己。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馬瀚祺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