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在校內多次發脾氣,甚至與老師發生肢體碰撞。上課時常常離開座位,還會在部分課堂上擅自離開教室,並且不願意嘗試新事物……」
「他在家裡常常發脾氣,叫他做功課時發脾氣,叫他吃飯時發脾氣,叫他去刷牙、洗臉和睡覺時也發脾氣。我感到非常辛苦,心裡覺得煩厭……」
談到「問題兒童」的「行為問題」,許多家長和教師都深感無力與沮喪。孩子的「不乖」與「不聽話」,使得家長和老師在與孩子相處時倍感吃力。隨著無力感的日益累積,大人們難免會感到疲倦、不快和煩躁,甚至開始在內心埋怨孩子,將他們視為「有問題的兒童」,將其表現歸納為「行為問題」。
然而,當我們將孩子的表現視為「行為問題」時,往往會忽略其背後的原因和需求。孩子為何會出現情緒波動?他們較常在哪些課堂上走動或離開教室?是否存在社交或學習上的困難?在家中是否有適當的人或工具能協助孩子學習?孩子是否具備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家長的管教方式是否能有效促進孩子的成長,還是重複的責備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沮喪和不滿,進而導致對抗性行為?
與孩子相處時,應以開放的態度去認識他們。在安全互信的關係中,孩子能安心表達自己而無需擔心被責罵,大人方可深入了解他們的限制與困難,繼而提供適當的幫助與調適。
孩子表現出的挑戰性行為是「結果」,因此了解並處理其背後的「原因」至關重要。因為了解,所以能夠施以慈悲。我們應接納並包容孩子當前的限制,協助他們建立解難能力,以合適的方法滿足自身需求。同時,引導孩子覺察情緒,並建立有效的情緒調節策略,才是長期解決問題的良策。
各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也請不要忘了先好好照顧自己。只有自身處於良好的狀態時,內心才能有足夠的空間和力量去理解和照顧孩子。共勉之。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鄧煒琪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
-
末日預言倒數︱鹿兒島6弱強震十島村緊急避難 外海狂震逾千次 監測數據直衝天際 |
|
-
腦退化|65歲婦患早期腦退化 靠4招不服藥半年逆轉 醫生:護腦關鍵要食這種魚 |
|
-
周驄離世丨「TVB御用爺爺」周驄離世享年92歲 傳不敵肺炎病逝 |
|
-
Diogo Jota離世︱迪亞高祖達車禍離世終年28歲 完婚僅10日遺3兒女、胞弟同身亡 意外現場曝光 |
|
-
充電注意丨深水埗「喜居」凌晨奪命火 41歲男子疑逃生失足墮亡證為TVB新聞部攝影師 |
|
-
一路走好丨韓國男團F.able前成員宰鉉 低調與白血病抗爭多年英年早逝得年23歲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如何處理兒童的「行為問題」?
如何處理兒童的「行為問題」?
「同學在校內多次發脾氣,甚至與老師發生肢體碰撞。上課時常常離開座位,還會在部分課堂上擅自離開教室,並且不願意嘗試新事物……」「他在家裡常常發脾氣,叫他做功課時發脾氣,叫他吃飯時發脾氣,叫他去刷牙、洗臉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3871947%2F%E5%A6%82%E4%BD%95%E8%99%95%E7%90%86%E5%85%92%E7%AB%A5%E7%9A%84%E3%80%8C%E8%A1%8C%E7%82%BA%E5%95%8F%E9%A1%8C%E3%80%8D%EF%BC%9F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3871947/如何處理兒童的「行為問題」?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870000/3871947/OG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870000/3871947/
生活副刊
專欄
514
3871947
503
503007035
生活副刊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032777d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8462df9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3bb945a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529369da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5199756a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