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來認識「神經多樣性」

發佈時間: 2024/10/17

齊來認識「神經多樣性」

現今社會重視個體的多樣性,強調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有著不同的背景和特徵,希望大家能夠互相尊重對方。多樣性不僅限於種族、宗教、性取向等等,近年來有更多人開始提倡「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希望以此消除對不同疾病的污名化。

這概念早在1998年由澳洲社會學家Judy Singer提出,強調大腦神經系統和認知功能的多樣性。過往一些被認為是疾病的腦部發展狀況,例如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等,神經多樣性提倡者認為這一切都只是人類的自然變異之一,並非什麼疾病或缺陷。

從歷史軌跡去看,大眾對神經多樣性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隨年月經歷很大變化。以自閉症為例,精神科醫生Leo Kanner於1943年首次描述其為一種孤獨症,及後有大量研究湧現,促使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一群體的多樣複雜性,定性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到1990年代,隨著自閉症權利運動的興起,社會對於自閉症的理解開始發生轉變,開始強調自閉症人士的權益和尊嚴,也就是提倡「神經多樣性」的時機。

神經多樣性正一正讓我們重新思考「正常」與「異常」之間的界線。不同差異其實並無好壞之分,而是有著不同價值。自閉特質人士或許在日常生活上面對困難,但他們也有不同的才能和長處。然而,由於社會對於他們的誤解和偏見,這些才能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會令他們面臨排斥與歧視。

與其說神經多樣人士需要什麼的治療,倒不如考慮如何締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去擁抱多元。是時候放下疾病之名,好好學習了解和欣賞每一位神經多樣人士的特質和需要,我們能夠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馬瀚祺 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