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儀
楊美儀

世智辯聰

發佈時間: 2024/09/03

世智辯聰

上期提到跟師姐聊天,有時會聊出大學問來,但有時也會聊出火藥味的。任何宗教信仰的目的是引導人向善,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教徒都是完美無瑕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凡夫的習性,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精進自己的靈魂。即使有些教徒的行為可能不盡如人意,但這無法動搖我對信仰的堅定心。

我見過一些愛打妄語的師姐,她們常常忘記自己說過什麼,因為她們所說的並不是真心話。常見的情況是師姐之間互相爭風呷醋,她們渴望得到師父的認同,但這並非學佛的真正目的。

我曾參加法會,為祖先做了牌位,也參與了供齋義工,得到了法師的允許,和師兄一起把供菜推上大雄寶殿。然而,有位資深義工師姐認為我剛來做義工不夠資格,甚至要求我立刻離開大雄寶殿。這樣的行為是否真能顯現慈悲?

談到慈悲心,我曾聽一位師姐說過,我們首先需要對自己慈悲。如果對自己都不夠慈悲,又怎能對別人慈悲﹖我質疑這句話是否符合佛經的教義。釋迦牟尼佛曾為了大慈悲而捨身飼虎,他的慈悲是「無我」的。這位師姐的觀點看似是她自己認為的道理,實則可能是「世智辯聰」,這與佛法中的智慧有所不同。

世俗人經歷多,觀點多,有時容易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但在佛法中,這種「世智辯聰」其實容易擾亂心性,是學佛的障礙。法師鼓勵我把這些想法寫出來分享,希望能幫助他人對宗教有更現實的理解。即使學識淵博,但若未見性,依然是凡夫。某些所謂的「小聰明」可能源於世俗的「貪、嗔、癡」,這種智慧在佛法中並不受重視。

(本欄隔星期二、逢星期五刊登)

撰文: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HerbalGram創立人、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angela@herbalgram.us
欄名: 緣來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