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為你好

發佈時間: 2024/05/16

全都是為你好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為我們的子女做出最好的決定,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避免走彎路,讓他們的未來光明。然而,我們常忽視一個重要事實:沒有經過自我思考與親身經歷的決定,可能產生反效果,而非我們期待的結果,這是我們需要認真面對的現實。

最近,陳女士帶著16歲的兒子前來向我求助,希望我能為他們提供解答。雖然我通常會讓青少年獨自和我面談,直接向我說明他們的問題,但陳女士堅持要與兒子一同會面,並搶先向我詳述兒子的困擾,她的焦慮溢於言表。

當我問她的兒子為何來找我時,陳女士首先叮嚀兒子:「你告訴張博士啦。」看到兒子吞吞吐吐,她又說:「我不是已經和你演練過怎麼向張博士說明你的問題了嗎?」然後,陳女士又開始向我描繪兒子的狀況,並且表達這全都是為你好,所以才會介入。

陳女士形容她的兒子是個膽小且內向的人,不擅表達,也不懂拒絕他人的要求,缺乏主見。每當需要表達自己的意見時,他就會變得非常緊張。然而,我也看到陳女士以高壓和控制的方式照顧兒子,這讓我對他們的家庭環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經過一番努力,我終於成功讓陳女士離開,讓我與她的兒子單獨交談。在這之後,這位少年才慢慢向我透露他的生活幾乎全部由母親掌控,包括衣著、飲食等事情。雖然媽媽有時會徵詢他的意見,但最後的決定仍然是由媽媽來做,這讓我看到了他生活的無力與束縛。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問題的關鍵不僅在這位16歲少年身上,更在於其父母身上。作為父母,我們希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也期望他們的人生道路能一帆風順。但我們可能忽視了一點,達成這些結果的過程,才是孩子們成長和心理成熟的關鍵,這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的課題。

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不能永遠把子女保護在一個小小的、完全受控的溫室裡。他們終究需要自己去面對社會的衝擊,自己去解決問題。過度的保護會使他們在成長中變得脆弱,無法抵擋風雨。只有提供適當的挑戰和磨練,青少年才能在成長過程中健康茁壯,學會面對人生的挑戰,這是我們作為父母需要思考和行動的課題。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張傳義博士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