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委會
投委會

提防「差價合約」交易

發佈時間: 2023/02/14

提防「差價合約」交易

「差價合約」是一種場外槓桿交易產品,投資者就相關資產(例如股票、指數、外滙、商品、虛擬資產等),與交易商訂立好倉或淡倉合約。交易商一般以低門檻、高槓桿、靈活好倉或淡倉、快速獲利等作招徠,但其實涉及高風險。根據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數字,約8成投資者在差價合約交易中虧損。

有機會損失所有資金

差價合約投資對象多數是專業投資者。交易一般以槓桿方式進行,投資者只須投入小量保證金便可進行交易,盈利和虧損在槓桿效應下都會被擴大。最差情況下,投資者可損失所有,甚至超過所繳付的保證金,被追加保證金以維持倉位。差價合約是投資者與交易商所訂立的合約,涉及對手風險,若交易商失責或倒閉,投資者可能損失所有資金。

在香港,若差價合約不涉及《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或期貨合約,該交易商便不在證監會的發牌制度管轄範圍內,不受證監會監管。

網上見到的一些差價合約交易商可能屬境外公司,或受海外監管機構監管其運作,而不在證監會管轄範圍內。若發生爭議,投資者在「隔山追討」時或會相當困難及不便。

投資者進行投資前,必須做足功課,清楚了解產品的特性及相關風險,小心考慮自己的個人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還必須提高警惕,以防投資騙局。

(本欄隔周二刊登)

撰文: 投委會 (www.ifec.org.hk)
欄名: 關你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