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水果多數清甜可口,其中香蕉,更是四季最常吃的水果之一。清甜可口,就當然含有糖份。那麼,糖尿病患者適合吃香蕉嗎?香蕉如何影響血糖水平?就讓我以4個重點回答。
一、香蕉確含天然糖份︰我們進食後,攝取的糖份會令血糖上升。這時,身體會分泌胰島素,把血液中的糖份運往細胞使用,或儲存備用,從而降低血糖水平;但由於糖尿病患者有時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又或有細胞對胰島素作出抵抗性,令血糖持續維持高水平。
香蕉的熱量9成以上來自碳水化合物,並以糖份、澱粉、纖維素等狀態出現。一隻中等長度的香蕉含有14克糖份及6克澱粉。故即使是天然糖,有時香蕉仍被認定為高碳糖食物。
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對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因有助減慢碳水化合物消化及吸收速度,便可減少血糖上升及改善整體血糖控制。每隻中等長度香蕉提供約3克纖維素。
三、半熟蕉含抗性澱粉︰未熟或半熟香蕉含較少糖份及較多抗性澱粉,後者屬長鏈葡萄糖,與纖維相近,可抵抗消化系統之消化能力,不被吸收就不會導致血糖上升。熟香蕉則含較多糖份,抗性澱粉較少。
四、升糖指數不高︰不能以食物之香甜度評估是否適合糖尿病患者,相反,食物的升糖指數才是評估的指標。低升糖指數食物更適合糖尿病患者,因吸收速度更慢,血糖更能漸進地升高,避免飈升。
一般而言,升糖指數介乎70至100屬於高,56至69屬於中,55或以下屬於低。一隻未熟香蕉含較多抗性澱粉,升糖指數值約42,屬於低;全熟香蕉則屬中等,約62左右。
總括而言,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香蕉,當然也要取決於分量,無論其升糖指數屬於中還是低,進食過多仍會令血糖飈升。
水果有數之不盡、其他食物沒有的營養,如纖維、抗氧化物質如花青素、番茄紅素等,有益心臟及腦部健康。所以我不建議糖尿病患者限制進食水果分量去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尤其患者通常有三高情況;反而可選擇限制精製澱粉,如白飯、港式麵包、即食麵、餅乾等。
原文轉載自etnet《經濟通》
http://www.etnet.com.hk/www/tc/health/index.php
(本欄逢周五見報)
撰文:
曾欣欣
註冊營養師、代言人、作家。Facebook專頁︰曾欣欣Gloria
欄名: 欣欣食乜嘢
-
Healthy Life|無私「身教」未來醫生 港大防腐師揭秘「大體老師」2年任務 坦言:捐贈最大挑戰在家屬 |
|
-
凍齡女神丨43歲前TVB落選港姐近況曝光佛山擺攤 屢傳整容失敗認恨嫁有錢人 |
|
-
奪命火警︱旺角洗衣街住宅單位疑電風扇起火 一家四口3死1傷 |
|
-
媽媽谷熱推純天然孕婦鈣片 擺脫產後掉髮牙鬆命運 Holdbody純天然孕婦鈣限時9折優惠 |
|
-
調查:近六成受訪者稱飲用水曾出現異常 留意食水質量 為健康添保障 |
|
-
明星健康|樂壇天后晒染血紙巾照 接受放血揭健康隱憂:慶祝我仲有生命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低脂飲食 vs 低碳飲食 大型研究揭1種方法更有效逆轉脂肪肝
|
-
研究揭維他命K補充劑減少晚間小腿抽筋 營養師教揀啱產品
|
-
聖誕假是否一定要食早餐? 何時進食早餐視乎4個情況
|
-
哈佛研究:食黑朱古力減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揭真正黑朱4大特點
|
糖尿病患者可吃蕉嗎?
糖尿病患者可吃蕉嗎?
新鮮水果多數清甜可口,其中香蕉,更是四季最常吃的水果之一。清甜可口,就當然含有糖份。那麼,糖尿病患者適合吃香蕉嗎?香蕉如何影響血糖水平?就讓我以4個重點回答。 一、香蕉確含天然糖份︰我們進食後,攝取的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2859317%2F%E7%B3%96%E5%B0%BF%E7%97%85%E6%82%A3%E8%80%85%E5%8F%AF%E5%90%83%E8%95%89%E5%97%8E%EF%BC%9F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2859317/糖尿病患者可吃蕉嗎?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855000/2859317/20210122JFN001__20210122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855000/2859317/
生活副刊
健康
007
2859317
503
514003
生活副刊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367fbfe7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348d8913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72d57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