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瀚(STEM Sir)
鄧文瀚(STEM Sir)

鞋履舒適在乎設計細節

發佈時間: 2020/12/18

鞋履舒適在乎設計細節

相信大家每日最長時間接觸的物件不是睡床,而是你穿着的一雙鞋。但大家又知不知道,鞋當中就已充滿着很多STEM元素?要探索鞋子中的STEM,就要了解鞋的功用和鞋的結構。自古以來,鞋的發明就是要保護雙腳,讓我們走路時不致弄傷雙腳。

現代人的鞋大致上可分為鞋面、鞋頭、鞋底、鞋跟及鞋墊5個主要部分,再附有鞋頭蓋、鞋舌、鞋帶、中底、後踵護片及後跟護套等其他部分,以全方位方式保護腳部的不同位置。鞋的每個部分所用的不同物料,都會影響鞋對腳的保護性;此外,進行不同活動就要穿着合選的鞋,否則腳部會很易受傷。

鞋子過大或太鬆,都無法完整包覆腳部,難以穩定支持及保護腳部,而鞋子與腳部的空隙太多,亦會增加腳部磨損的機會;鞋子太細或太緊,則會令腳趾長時間彎曲受壓,影響血液循環。

舒服的鞋子應該腳跟貼住鞋的後頂時,最長的腳趾前方保留約1厘米的空間,方為合適的鞋長;而鞋的寬度就要比腳板最闊長度左右再闊一點,使腳趾能在鞋內感受到靈活擺動及不壓迫,才算是合宜的鞋寬。

一對鞋的製造是由多組不同的平面圖形組成的立體,而每個平面圖形的剪裁都運用了曲綫,這樣就能組合出不同弧度的鞋形。走路時腳部會與地面撞擊及摩擦,鞋跟和鞋底的物料就要有避震性,能夠把腳部壓力分散。有鞋帶的鞋能調整鬆緊,有助提高包覆性來保護腳部及減少傷害。

另外,腳部會出汗,如果鞋子的材料不透氣,鞋內積累的汗水及皮屑會助長細菌滋生,因此穿鞋時應該要穿襪。而鞋底經常接觸路面亦會沾有不少細菌病毒,故不要穿鞋子入屋,亦要替鞋底洗刷消毒,都有助減低把細菌病毒帶回家的風險。

(本欄逢周五見報)

撰文: 鄧文瀚(STEM Sir) 香港教育大學及浸會大學客席講師、iSTEM Ed Association主席
欄名: 講生活‧講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