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差易跌倒或患肌少症 4組動作輕鬆在家訓練肌肉

發佈時間: 2019/10/03

平衡差易跌倒或患肌少症 4組動作輕鬆在家訓練肌肉

當簡單如扭毛巾都變得困難或容易跌倒,其實可能與患肌少症(sarcopenia)有關。人體肌肉量由40歲開始逐年減少,70歲後更加劇流失,而肌少症是指骨骼肌質量減少及功能流失,繼而影響患者活動能力的疾病。有物理治療師指阻力訓練有助預防及治療肌少症,建議長者定期做肌肉訓練。

根據資料顯示,成年人由40歲開始肌肉每十年會減少約8%,到70歲時肌肉流失量更升至每十年15%。健衡物理治療及專項訓練中心物理治療師梁凱雯(Silvia)指出,現時香港長者中約有11%的男性及7%的女性患有肌少症。「人體的骨骼肌的數量會隨著年齡增長慢慢減少,力量亦隨之變弱。據研究,60歲至70歲的長者有10%患有肌少症,80歲以上的長者則升至30%。」

她指出,肌少症患者因身體肌肉萎縮,平衡感會變差、反應下降,從而增加跌倒風險,甚至造成骨折。此外,肌少症亦會影響手部肌肉,所以患者較難拿起較重和較細小的物件,自理能力亦可能出現問題。

3個肌少症檢測法

想評估是否患上肌少症,梁凱雯建議65歲以上患者可以先進行兩項測試,「先做行走速度測試,請長者行走六分鐘並記錄行走距離,如果(平均速度)小於 0.8至1.0 公尺 / 秒代表行走緩慢,需進行下一輪手握力測試。如果手握力測試的表現小於同年齡層的標準差,則可能患上肌少症。」但她提醒以上只是初步測試,仍需配合肌肉質量測試才有準確的結果,「臨床上可以使用用雙能量 X 射線吸收儀 (DXA)及生物電阻測量分析(BIA)去來評估身體肌肉數量,如果低於或等如7公斤 / 平方公尺(男性)或5.4公斤 / 平方公尺(女性),代表患上肌少症。」

4款訓練肌肉動作

梁凱雯表示,近期有研究顯示阻力訓練有助預防及治療肌少症。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資料顯示,長者每星期應做最少2次,介於運動辛苦程度量表中等(5至6)和高強度的阻力訓練,包括遞進重力訓練或者承重訓練(8至10次包含主要大肌群的運動,每次重複8至12次)、爬樓梯和其他包含主要大肌群的力量訓練。此外,她又推薦4款動作,以助長者在家簡單訓練肌肉。

1. 深蹲

左手扶著椅背或穩定的表面,深蹲約70至90度(視乎患者情況而定),並在膝頭之間放一個細圓球或細毛巾圈,維持20秒,重複3組,訓練四頭肌力量。

{{hket:inline-image name="2.jpeg"}}{{/hket:inline-image}}

2.上身拉力帶訓練

向外打開拉力帶,維持動作5秒,重複10次,訓練上背肌肉。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3.踮起雙腳訓練

雙手扶著穩定的表面,踮起雙腳5秒,重複10次。

{{hket:inline-image name="5.jpeg"}}{{/hket:inline-image}}

4.臀部外展阻力訓練

每個動作維持5秒,重複10次,訓練臀中肌和臀大肌。

{{hket:inline-image name="4.jpeg"}}{{/hket:inline-image}}

{{hket:inline-image name="3.jpeg"}}{{/hket:inline-image}}

肌少症高危因素

1. 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維他命D及足夠熱量

2. 65歲以上長者

3. 少做運動

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資料顯示,老年人的帶氧運動頻率應為每星期累計約150至300分鐘中強度運動或每星期75至150分鐘或者更多的高強度運動。

4. 長期臥床

5. 其他疾病所致,如慢性疾病.

6. BMI 過低(<18.5)

{{hket:inline-image name="8.jpeg"}}{{/hket:inline-image}}

物理治療師梁凱雯(Silvia)

 

撰文:陳樂彤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