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不明朗的大環境下,本港第二季經濟似稍為重拾增長動力,不過,那微不足道的增長,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未成趨勢,而更需要關注的是,暫未見起色的本地經濟已為年輕一代帶來了挑戰與困擾。
政府在最新公布的《2016年半年經濟報告》中提到,本港第二季經濟增幅較上季高,同時,報告亦就不同年代的香港青年收入進行研究。在環球經濟「低處未算低」的情況下,今年第二季本港卻有1.7%實質經濟增長,似令人驚喜,但若與過去年均約9%的高速實質增長的年代相比,實不可比較。既然當年的高增長不再,經濟低迷,挑戰就更大,想薪酬「大躍進」,所有打工一族,包括大學畢業生,首要問自己的辦事能力如何。
雖然第二季度本港經濟按年實質增長高於首季的0.8%,也較市場預期理想,但與市場普遍預測今年全年的增長將維持1-2%,也與環球經濟低增長情況相若,故並不值得沾沾自喜。
另一方面,報告又提到2014年的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收入為14,900元,比2004年畢業生13,000元僅多出1,900元,而教資會也指出,19年來整體大學生的實質起薪點只增約千元。
其實,簡單比較不同年度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收入並不全面,因影響着大學畢業生生活質素及「叫價能力」的因素眾多,有經濟環境的因素,如物價、購買力及當年的職位空缺等,而一些熱門及專業行業,如會計、醫療的平均收入亦會較穩定。無論如何,有辦事能力的人通常可以「叫價」更高,並有更好的升遷機會。除個人質素外,主修學科,甚至所讀大學,都會是僱主評估求職者的標準。
大學畢業生未達入職標準並不少見,10多年前,筆者便曾要求一名已有幾年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以英語介紹自己,他竟無言以對,其後他更表示英文非自己強項!以這樣的語言能力,競爭力又可從何說起?只希望今天大學畢業生的表現可以令僱主另眼相看。
薪酬水平與經濟增長息息相關,不止年輕人,所有打工仔都希望有人工加,但首要條件是經濟暢活,看今時經濟微增長,打工仔普遍加薪幅度也不過幾個百分點,人工不加,消費自然不會大幅增加。
近半年來,香港主要的經濟支柱,如物流、旅遊、金融、專業服務等,表現如何,大家有目共睹。單說旅遊業,業界有否致力開發新景點,以吸引更多旅客到訪?在內地旅客減少後,零售業除了減價救亡以外,又有否其他板斧?
經濟低迷,生意難做,機會確比以前更少,但須知道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正常情況下,僱主通常會願意出更高薪酬聘請或挽留有辦事能力的人,而可肯定的是,大學畢業生將愈來愈多,若要起薪點提高,個人、甚至整體社會都要經常維持最大競爭力,努力自強。(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