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政治

發佈時間: 2016/08/15

這兩周在里約熱內盧舉行奧運會,本來可以為香港鬱悶的氣氛提供調劑,讓我們暫忘種種爭論。然而,體育原來也是離不開政治的。

首先,是俄羅斯運動員能否參賽的問題。奧運會開幕前,曾一度傳出由於俄羅斯逃避禁藥測試,是「國家行為」,奧委會打算禁止所有俄羅斯運動員參加今屆奧運。結果部分選手仍准許參賽。對於觀眾來說,多了競爭性,可以增加賽事的可觀性。

另外,中國泳隊選手孫楊遭澳洲選手挖苦,引發爭拗,孫亦成為奧運新聞報道的重要花絮。孫楊事件,更凸顯了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態度明顯地有所改變。

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隊在奧運場上取得金牌時,香港人無不感到光榮及自豪;金牌得主來到香港時,亦受到香港人的盛大歡迎。2008年亦是港人對國家認同的最高點。

反觀到了今天,中國運動員取得金牌,香港人整體而言並不感到與有榮焉。反之,香港人看見孫楊與他國選手有爭拗,竟然不站在「中國人」的立場,而是抱着幸災樂禍的態度,覺得孫楊的表現「活該」。

以上的觀察,並非科學統計,而是整體感覺而已。但一葉知秋,此一現象應可反映香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已今非昔比。再說得遠一點,港獨思潮的興起,亦與此遙相呼應。(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鄧偉棕 畢業於中大社會系,執業律師,佔中運動支持者。
欄名: 後佔領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