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契約的約定

發佈時間: 2016/03/23

近期網絡上廣傳的「不自殺契約」引起議論紛紛,有人質疑其成效,甚至質疑教育部門的用心。這促使不少心理學家和輔導專業人員指出,「不自殺契約」是防止自殺輔導中的工具之一。

在臨床心理治療中不一定要求病人簽署「不自殺契約」,但對有自殺傾向的病人,心理學家會要求病人承諾在下次覆診前,不會作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曾有病人質問我,為何對他的死活這麼關心。我回應:「因為如果你死了,我會感到可惜,更會傷心和難過。在我眼前的你,不是一個病人、一個個案,而是一個活生生,和我以及診所內所有與你接觸過的同事有關係的人。」病人霎時間愣住了,淚水不停地流。頓時他真實地感受到關心與愛護,而非孤獨存在。

「不自殺契約」與一般商業/法律合約不同,它並非一份正式文件。契約雙方均沒有任何法律權力迫使對方順從,但卻擁有超越一般權力的影響力。簡言之,這不只是一份知性的契約,而是人與人之間綜合知性、情感、靈性的約定,更包含關愛與尊重。

我們不可能逆轉已發生的慘劇,但多關心身邊的親友,令我們的社會變得更有希望,你我絕對有能力做得到。(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張傳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