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靜觀的實踐

發佈時間: 2016/02/16

踏入猴年,先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佼健如猴。

來到「靜觀」工作坊第三課,也是最後一課,是讓我們練習如何包容與接納自己的情緒或身體感覺,避免流於盲目反應,做回自己情緒的管理人。

姊妹們在頭兩課已學習了靜觀的態度和各種方法,課堂上的實踐亦很順利,但離開課室後又如何?導師問完,便立刻有姊妹訴說自己在家練習靜觀,卻發現根本靜不下心來,總會想起孩子的作業還沒做好、家人的晚飯還未準備、明天要去拿身體檢查報告等等。也有姊妹表示靜觀後,心境確實澄明了,但一回到充滿壓力的工作環境,就會不自覺地遏抑情緒。

難道之前兩課的努力都白費了?

其實以上種種都是人之常情。我們對已發生的經歷,身心會作出無意識的反應。在覺察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會以為生活中種種不確定因素,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情緒便會不期然地受到這些潛藏的恐懼和憂慮所影響,甚至失去尋求快樂的動力,或因壓力而產生各種身體上的痛症。

該如何才能確實地實踐靜觀?導師表示「靜觀」既是技巧,也是態度,兩者缺一不可。在有足夠的精神及專注力時,大家可練習需時較久的「靜心舒展」、「身體掃描」。如發現難以專注在當下,那就還原基本步,先集中精神留心甚麼在牽引我們的注意力,身體哪部分在產生強烈感覺,然後吸氣,把溫柔友善的注意力送到身體那個部分,再從那個部分呼出。每次呼吸都要覺察身體的感覺,與它們一起呼吸,包容它們,讓它們就這樣存在。

只要持續鍛練自己有意識、不加批判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漸漸便可培育出更大的覺察力,以接納當下的現實,突破鑽牛角尖的困局。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