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精神健康|遭嚴母「軟禁」2個半月 21歲女禁出門上班上學 誘發抑鬱症:我要瘋了

發佈時間: 2024/02/17

父母管教子女原屬正常,但過度嚴格卻容易造成負面效果。馬來西亞一名21歲女大學生近日在網上控訴,指自己被母親長期「軟禁」在家中,長達2個半月無法外出,母親甚至禁止她出門上學和找工作,最終只能為對方打工,長期與世隔絕的環境更導致她抑鬱症復發。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90歲方太分享養生之道 細數上電視教煮餸昔日故事 硬淨背後只為5子女

{{hket:ul-video id="10087"}}{{/hket:ul-video}}

綜合當地媒體報道,事主在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上匿名投稿,表示自己雖然已經成年,但母親對她的管教極其嚴格,這2個半月以來更將她關在家裡,禁止她外出。

「事實上我已經這樣生活很多年了,最近我開始了大學生活,她卻比以往管得更嚴。」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Screenshot1.jpg"}}{{/hket:inline-image}}

由於母親禁止事主出門,所以她只能以線上課程的方式上課,工作方面則只能在對方手下「炒散」,做對方的銀行助理。事主指出,「我不能出外散步,也不能邀請朋友過來,更不能走出街區,因為這裡周圍都有閉路電視。」她形容自己只能生活在房間裡,然而待在房間太久也會被母親責罵,亦不能打電話向朋友傾訴,「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因為每天只能看著家裡的牆壁,與世隔絕的生活令事主的心理健康狀況急劇惡化,最終更導致其抑鬱症復發。

「當然,我在這裡仍擁有一切所需物資,但這依舊讓我發瘋。我的成績瘋狂下滑,抑鬱症又開始回來了。」

心情不佳=抑鬱症?醫生拆解差異及評測方法

對於抑鬱症病情,本港精神科專科醫生鄧萬豪曾受訪指,心情不佳這種情緒,於普通人身上亦非常普遍,但與抑鬱症相比,心情不佳的情緒在「時間」及「程度」方面仍有明顯分別:

  • 時間方面:一般心情不佳只會持續1至3日,甚少會如同抑鬱症般,持續2至3星期以上。
  • 程度方面:抑鬱症患者對身邊所有事情,都會感到低落、哀傷;而心情不佳,則只會對自己所面對的壓力及難題出現負面情緒,對其他事情相對未必有太大反應。

假如懷疑自己患上抑鬱症,鄧醫生建議大家可於網上進行簡單問卷評估,評測自己是否存有抑鬱可能性,如有任何懷疑亦可及時向醫生求助。

抑鬱症3大核心症狀

生活中遇上壓力或挫折,難免會出現負面情緒,但假如情緒受到長期壓抑,便恐會誘發抑鬱症;惟不少人面對困境時,都難以分辨自己只是心情不佳,或是已經患上抑鬱症。鄧醫生表示,假如患上抑鬱症,將會出現3大核心症狀: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2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3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4_600.jpg"}}{{/hket:inline-image}}
  • 持續廣泛情緒低落:連續兩星期或以上,對生活大部分事情感到哀傷、情緒低落。
  • 生活失去動力:經常感到失去動力,對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勁。
  • 經常感到疲倦:經常覺得疲倦、能量嚴重不足

除此之外,患者身體亦會出現失眠、胃口欠佳、體重下降、集中力及記憶力變差等變化;久而久之,患者將會出現許多負面想法,導致病情加劇。假如生活中已出現失眠,伴隨情緒、焦慮症狀等,狀況已嚴重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精神狀態及集中力,建議應儘早求醫。

6招助患者改善抑鬱復發

而部分患者求醫後,可能會出現病情反覆、時好時壞。想要減少復發情況、改善情緒,鄧醫生建議患者可改變生活習慣,例如定時作息、早睡早起、三餐飲食均衡、每日維持適量運動、固定安排與親友見面時間等。

維持以上良好的生活習慣,再遵循醫護指示定時服藥,可有助預防病情反覆。

身邊人切忌對患者作出批判 

如果抑鬱症持續惡化,甚至出現自殺傾向,身進人應如何幫助患者走出陰霾?鄧醫生強調,陪伴患者走過治療過程,便是身邊人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

當患者表示難受,例如透露輕生念頭時,身邊人切勿對患者作出任何的批判,不要責怪他們的想法。反而要了解患者為何會出現這些想法,例如生活不如意、工作困難、生活開支、朋輩關係等;先了解患者遇到的難題,並多加聆聽及傾訴,協助他們解決問題。鄧醫生指:

「身邊人所給予的關懷,很多時可幫助患者走出自殺陰霾。」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