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濕疹困擾|天氣潮濕 濕疹發作極痕癢? 2款湯水+1款外洗方+3大穴位助紓緩

發佈時間: 2024/02/06

在潮濕的季節,我們的體溫會在工作或運動後升高,引致流汗,若穿著不透風的衣物,汗水便容易積聚在皮膚表面,特別是手肘彎曲處、脖子等部位,形成濕疹,發作時皮膚痕癢難耐,夜不能眠,情況嚴重時更可令患者産生自悲感,喪失進行社交活動的意欲。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永不放棄|在台港生梁銘皓遇車禍 癱瘓近3年回港與家人團聚 父母照顧盼有奇蹟:點累都繼續

{{hket:ul-video id="10055"}}{{/hket:ul-video}}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臨床特點包括多形性損害、有滲出傾向、多呈對稱分佈、痕癢,及可全身或局部反覆發作,可影響任何年齡人士。根據皮損特點和病情,濕疹一般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類,當中急性皮疹能引起皮膚灼熱及劇烈瘙癢,皮損會從瀰漫性潮紅演變成丘疹、水疱、糜爛、滲液、結痂等,此等徵狀沒明顯邊界,多為片狀並會同時出現,常於頭、面及四肢發作,甚至泛發全身。其發病急劇,多數濕潤糜爛且炎症明顯。亞急性濕疹介乎於急性及慢性濕疹之間,通常因急性濕疹治療不當或出現延誤所致,皮損一般較急性濕疹輕,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亦可能有少量水皰及輕度糜爛。慢性濕疹則以患處皮損粗糙肥厚,呈苔蘚樣變為主,皮色呈褐色或褐紅色,常伴有鱗屑、抓痕、色素沉等。中國古代根據濕疹的發病部位命名,如發於膕窩、肘窩彎曲部者,稱「四彎風」;發於耳部者,稱「旋耳瘡」;發於乳頭者,稱「乳頭風」等。

濕疹的病因極為複雜,且患者多具過敏性體質,從中西醫角度皆可分為外因性及內因性。濕疹目前多被認為是過敏性疾病,屬第Ⅳ型變態反應。其外界過敏原包括化學藥品、染料、海鮮、動物性蛋白質食品等,而陽光、情緒等因素亦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內部過敏原則為腸臟寄生蟲、體內病灶等。

中醫認為濕疹是由於稟賦不耐,飲食失節,或過量進食辛辣刺激之物,脾胃受損,失其健運,濕熱內生,兼外受風邪,內為兩邪相搏,風、濕、熱阻於肌膚所致。「濕邪」的特性是重濁、黏滯,反覆纏綿,因此濕疹難以根治。

  • 1. 急性者:濕熱為主
  • 2. 亞急性者:多與脾虛濕戀有關
  • 3. 慢性者:多為病久耗傷陰血,血虛風燥乃至肌膚甲錯

中醫認為濕疹有濕重、血熱、風邪、脾虛等不同內因。根據臨床實證,濕疹患者多數因為超過一種內因夾雜而發病,因此中醫會從病因著手,同時因應患者體質,輔以食療及外洗方作出適切調理,而非單純止癢。

食療湯水

  • {{hket:inline-image name="topick_1024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66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1. 紅豆苡仁芡實湯

  • 材料:薏苡仁 180g、紅豆 40g、芡實 20g、冰糖 適量
  • 做法:將紅豆、芡實、薏苡仁用水泡軟後,將1500c.c.水注入煲中,然後把材料煮至軟爛,加上冰糖調味即可

2. 薏米豬骨湯

  • 材料:豬骨 400g、薏苡仁 20g、淮山 20g、冬瓜 半個、薑片 少許、鹽 適量
  • 做法:先將冬瓜洗淨切件,洗淨薏苡仁、淮山、冬瓜後同放煲內,加入2000ml清水,再以文火煲約兩小時,調味即可

外洗方

  • 做法:預備黃柏30g、大黃30g、黃芩30g、苦參30g、蛇床子30克、地膚子30g、白癬皮30g,加入2000cc清水,武火煲滾後轉文火煲約30分鐘,放涼至攝氏30-40度,沾紗布外敷15分鐘,療程持續15天,具歛濕止癢、殺菌、抗過敏等功效
  • 適用於:以皮膚滲出為主要表現的急性、亞急性濕疹
  • 不適用於:苔癬樣變的慢性濕疹

止癢按穴小貼士

讀者可以指腹按壓以下穴位各10至15次,按壓至痠脹為度:

1. 穴位:曲池

  • 即手肘彎曲成直角,在肘彎橫紋的頂端處
  • 功效:清熱消炎、抗敏止癢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g"}}{{/hket:inline-image}}

2. 穴位:風池

  • 即後頸脊椎最上緣、左右二側約二指寬之凹陷處
  • 功效:疏風解熱、去濕止癢

{{hket:inline-image name="12.jpg"}}{{/hket:inline-image}}

3. 穴位:陰陵泉

  • 即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位置中
  • 功效:健脾利濕、降火止癢

{{hket:inline-image name="13.jpg"}}{{/hket:inline-image}}

戒口食物:

  • 1. 濕疹患者忌吃人工合成類食品,如香精、食用色素等
  • 2. 某些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牛肉等
  • 3. 海鮮類食物,如蝦、蟹等
  • 4. 辛熱性食物,如辣椒、酒、芥末、胡椒、蔥、薑、蒜、洋蔥、咖哩等
  • 5. 水果類,如桃、荔枝、榴槤、菠蘿、芒果等
  • 6. 含真菌類的食品,如蘑菇、臭豆腐、腐乳等

濕疹患者應注意事項:

  • 1. 內分泌變化、發育期荷爾蒙改變、妊娠期均可使濕疹復發;
  • 2. 發病期間以清淡飲食為為佳;
  • 3. 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搔抓、日光曝曬、汗液刺激、以及過敏原等。手部濕疹者在使用清潔劑時須戴橡膠手套隔離保護;
  • 4. 在疾病發作期暫緩注射預防疫苗;
  • 5. 發病後嚴格依照醫生指導用藥,避免搔抓,積極預防感染;
  • 6. 保持規律的運動是行氣活血、增強免疫力的最佳良方。盡量進行每星期三次、每次半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游泳,跑步和踩單車等,有助放鬆情緒,緩解因壓力、失眠所誘發的濕疹。另外,運動會令身體排出大量汗水,因此應選擇透氣的衣物,並及時抹汗,以保持皮膚清潔。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中醫及中醫專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