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猝死危機|跑馬拉松容易猝死? 醫生揭2大關鍵原因 身體現3警號應停低休息

發佈時間: 2023/12/15

培養運動習慣雖能保持身體健康,但運動期間猝死事件卻時有發生。台灣就有醫生引用數據,指出在常見運動中,跑步的死亡機率最高,並列出造成猝死的2大原因,以及3大警訊,呼籲大家參加馬拉松等跑步項目時應量力而為。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長期月經失調增患癌風險? 醫生拆解3大影響+隱患

{{hket:ul-video id="9750"}}{{/hket:ul-video}}

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近日在個人Facebook專頁引述一份2000至2007年的研究報告,指出3大運動猝死機率由高至低,分別為跑步(33.98%)、足球(10.68%)及籃球(8.64%)。

他又另外引述一份於2012年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針對全美國2000至2010年間全馬或半馬賽事死亡者的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1,090萬名參賽者中,有59人出現突發性心跳停止。雖然整體發生率僅為大約20萬分之1,但其中有42人死亡,致死率達7成。而這些死者的平均年齡為42歲,當中有86%(51位)是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5.6倍。

跑馬拉松易猝死2大原因

為何跑馬拉松會容易導致猝死?黃醫生就列出以下2大原因:

1. 脫水現象、電解質失衡

  • 人在高負荷跑步下會大量脫水、流失大量電解質,因此可能會出現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態;如果無法及時補充兩者,容易造成血液裡的鈣、鎂、鉀等用以維持心電活動的重要電解質缺乏,而持續脫水亦會造成嚴重影響。

2. 患有潛在先天性心臟病

  • 先天性心臟病包括心臟結構異常、心瓣膜異常、心臟肌肉異常等,其中以心肌肥厚較為常見。患有潛在先天性心臟病的人士一旦出現脫水、電解質失衡等徵狀,可能會導致心臟電傳導系統發生異常,進而引發心律不整,威脅自身生命。

那麼,我們要如何知道自己開始進入嚴重脫水或電解質失去平衡的狀態?黃醫生就列出3大常見的警號,供民眾參考:

  • 極度口渴,囗乾舌燥到需要伸出舌頭黏嘴唇的狀態
  • 開始感到頭重腳輕、腳步虛浮,甚至頭暈或有天旋地轉的感覺
  • 心悸,可能會感受到心臟跳動或重擊胸前的感覺

他提醒,出現以上症狀就代表身體正在告訴自己,可以暫緩運動和補充水分;而一旦忽略這些警號,便會容易引起心律不整,甚至更嚴重的心臟猝死。

跑馬拉松5招防猝死

黃醫生另外列出5點注意事項,有助避免在馬拉松運動場上猝死:

1. 定期接受健康身體檢查

  • 如有任何心臟疾病家族史或其他風險因素,應定期接受身體檢查,以確保身體狀況良好,以及是否適合消耗大量體能的運動。

2. 適當的訓練

  • 在參加馬拉松比賽之前,請確保自己已經進行了足夠的馬拉松訓練,以增強心臟和肺部功能。黃醫生指,參賽者務必在賽前先知道自己的心肺能耐,是否足夠,跑了多少米,才能夠保持安全。

3. 適當的飲食

  • 在比賽前幾天應注意飲食,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分和高鹽分的食物,更要避免在賽前或比賽當天飲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

4. 補充水分

  • 參賽者在比賽期間應適當地補充水分,以避免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的現象,進而引發威脅生命的心律不整,甚至猝死。

5. 適當的休息

  • 在比賽期間,參賽者宜進行適當休息,知道自己的體力容忍的程度,以避免過度疲勞,增加心臟負荷過重。

10大猝死徵兆

提到猝死,台灣急診專科醫生魏智偉曾在當地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拆解10大徵兆,提醒大眾留意身體訊號;若以下症狀搭配出現,就可能有猝死危機: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1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2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3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5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7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6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8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1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9_1024.jpg"}}{{/hket:inline-image}}

文章內容獲「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授權刊登。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