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精神健康|10月處理17宗意圖自殺 調查:過半中學生情緒受困 近一成有自殘念頭

發佈時間: 2023/11/27

學生情緒問題備受關注。香港童軍總會童軍知友社前日(25日) 舉辦「SOUL Nice To Meet You 精神健康守護者體驗工作坊」,同時公布「中學生精神健康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過半中學生感受到不同程度情緒困擾,逾七成學生感到焦慮、容易苦惱、動怒、憂鬱及自卑,另有六成受訪學生具不同程度失眠問題。甚至近10%受訪中學生有自我傷害的念頭,其中女性比率達16%,相較男性7%高出一倍有餘,有八成人更表示不會與朋友或家長求助,情況值得關注。童軍知友社指,單在上月已處理17宗意圖自殺個案,接近去年全年總數,呼籲社會各界主動關懷青少年,及早作出轉介及支援,避免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進一步惡化。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抑鬱症時好時壞難痊癒?醫生教6招減復發改善情緒

{{hket:ul-video id="9644"}}{{/hket:ul-video}}

近10%學生有自殘念頭

據了解,是次調查運用簡式健康量表(BSRS-5)作為問卷主體,分別於本港社區及42所中學以隨機抽樣方法,邀請中一至中六的中學生填寫問卷,調查共收回2,005份有效問卷。

結果顯示,當中接近10%受訪者有自我傷害念頭,只有20.44%青少年會與他人,如朋友或家長,分享自我傷害的念頭。另有約37.42%受訪青少年,主觀認為他人對減低自己的精神健康或自我傷害問題,並無太大幫助,甚至完全無幫助,狀況令人憂心。

  • {{hket:inline-image name="0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過半學生情緒陷不同程度困擾

副童軍知友社總監(青少年服務)馮志豪博士表示:「由調查結果顯示,香港青少年潛藏的自我傷害意圖,已經相當嚴峻。」他指出,調查中約22.44%受訪學生有輕度情緒困擾、23.49%有中度情緒困擾,8.58%患有嚴重情緒困擾,精神健康狀態良好的青少年人數不足一半(45.49%),足以顯示實際情況並不理想。

馮博士續指,調查中約42.49%青少年患有中等至非常厲害的焦慮;另外,約有47.28%青少年有中等至非常嚴重的自卑情況,此兩項精神健康變項皆與自殺風險具密切關係。

本次調查屬於匿名填表,但當中約28.93%受訪青少年主動留下實名聯絡資料,表示願意接受社工跟進服務。馮博士認為這些青少年本人亦意識到問題嚴重,而且需要求助,強調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狀況實不樂觀,嘆:「持份者對他們的幫助,也未能達到青少年的期望。」

童軍知友社促社會正視問題

童軍知友社促請政府當局、青少年父母、老師、同學及朋輩等應正視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主動關懷身邊青少年。馮志豪博士認為,想有效減低青少年自殺率,必須從根源處理,而非只於發生自殺情況時才緊急介入,建議應加強青少年學習「自我關懷」概念並透過具吸引力的介入工具,幫助他們及早辨識自己精神健康狀態,於需要時懂得求助。

社會宏觀層面上,則建議外界持份者應接受訓練,掌握覺察青少年情緒敏銳度的元素及「1問、2應、3轉介」的技巧,及早辨識、及早支援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狀態。

學童自殺7大徵兆

精神科專科醫生樂芷穎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指學童在選擇輕生前有機會出現7大徵兆,呼籲家長及校方可多加留意。

  • {{hket:inline-image name="6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7.jpg"}}{{/hket:inline-image}}

家長處理方法

如發現學童出現上述徵兆,樂芷穎醫生建議家長、老師等身邊人應首先與學童展開開放性溝通,避免過度反應而迫使學童一下子道出所有困擾的煩惱,甚至責備對方沒向家長坦白心聲,因為此舉有機會引發反效果。家長應透過積極的聆聽,讓學童在安全的地方盡情分享其感受。同時應尋求社工、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幫忙,再另外商討後續方案,包括是否需要安排學童即時入院等。

此外,家長亦應把家中的危險物品收好,包括藥物、利器等,如覺得學童情緒始終難以控制,應尋求醫生介入幫忙。如有即時危險,急症室其實亦有精神科的服務,坊間亦有不少組織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援及熱線供參考。

要預防學童輕生,樂芷穎醫生建議家長應首先避免在學童面前與伴侶爭執,同時要定期與學童對話,切勿以為學童已長大,懂得獨立處理事情。但其實學童在青春期時,正踏入另一個脆弱的成長階段,其情緒會容易受到壓力而變化,但他們不想被家長密切地關顧。因此家長在這期間要懂得處理學童敏感的情緒,主要是多些開放性的聆聽,或者可多表達對他的支持,包括把自己「一直都在」的訊息傳達給對方。

學校方面,校方可多留意學童在校的表現,包括與同學的相處,成績改變的幅度等,亦可定期舉辦朋輩支援小組,觀察學童的情緒健康。同時家長與校方應通力合作,把對學童的觀察定期分享予對方,避免忽略了學童的情緒需要。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