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房顫增五成機會患缺血性中風 薄血藥降風險 藥物選擇考慮多

發佈時間: 2023/11/23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雖然看似只是心跳不規律的小毛病,卻可大增患者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且後遺症或較他人嚴重,故及早發現並處方薄血藥降低風險是醫生安排治療的重中之重。目前薄血藥選擇多,醫生會在全面評估患者情況後再作選擇,包括患者的跌倒機會、流血風險等,以全方位保障患者。

房顫患者中風後遺症更嚴重
心臟科專科陸毅康醫生指,房顫主要增加患者心臟衰竭及缺血性中風風險這兩大危機,前者牽涉泵血與供血長期受影響所致,後者則因房顫而容易產生血塊,一旦離開心臟,最常見就是到達腦部並阻塞血管,繼而誘發缺血性中風。「這些血塊更可能阻塞一些較大的血管,導致有較大範圍的腦細胞受影響,甚至死亡,患者出現的後遺症相對較大,如半邊身無法郁動、嘴巴歪斜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

不僅如此,由於受損的腦細胞無法逆轉,故患者須依靠物理治療改善功能受損,惟復原速度和程度未必理想,故陸醫生強調,越早發現房顫作出預防是最理想的。他建議,高風險人士如年紀大、患高血壓、冠心病、心瓣毛病、甲亢、睡眠窒息症及具飲酒習慣,如有感心跳快、亂、胸痛、氣促、體力不足或頭暈等不適,應盡快求醫接受檢查。

陸醫生坦言,並非所有患者均有症狀,一般市民若發現脈搏在靜止狀態超過100次,或自覺心跳混亂,雖然不一定患病,但亦值得接受檢查。醫生一般會通過把脈及心電圖檢查來確診,少數患者可透過改善源頭病因解決房顫問題,但更多的是沒有具體成因或無法逆轉,治療方針就會分開控制心律及降低中風風險兩方面同步進行。

跌倒風險高 優先考慮備逆轉針劑薄血藥
目前有藥物及手術可控制心律,不過需視乎患者的病史、背景、成因等,再由主診醫生與患者商討合適的方案。至於降低中風風險的方法則以處方薄血藥為主。陸醫生表示,傳統薄血藥華法林既有食物及藥物相沖問題,又需經常驗血調整藥量;新一代薄血藥的出現不再有以上問題外,藥效亦穩定,故目前國際治療指引均建議作首選用藥,只有少數患者不適用。

不過,新一代薄血藥種類多,陸醫生坦言需整體評估患者的需要,如中風風險、跌倒風險、有否腸胃出血病史等。「醫生必須考慮得十分全面,如患者容易跌倒、有出血風險,便需考慮採用備有逆轉針劑的類型,以備患者在緊急需要中止薄血藥功效時,得以保障其安危。」因此,患者如欲了解自己適用的類型、藥物成效及副作用等,不妨向主診醫生查詢。

個案分享
年屆80的婆婆本身患有房顫,一直依從醫生指示用藥,某天因不慎跌倒骨折,需要緊急安排手術,幸而其服食的新一代薄血藥具逆轉針劑,醫生得以即時中止藥效為她安排手術,否則只能被動等待藥效過去,才能安排手術;惟骨科手術若拖延太久,復原速度及效果將有截然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