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濕疹困擾|30歲港女患濕疹 全身流膿體溫僅35°C險死 醫生拆解成因:一惡菌入血致低溫症

發佈時間: 2023/11/15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是香港常見皮膚病,根據統計,每5人就有1人在不同時期有濕疹問題,估計香港患者人數達150萬。現年30歲的Cat自幼患上濕疹,每當發作皮膚都會又癢又痛,嚴重時更會發炎「出水」。她試過各種紓緩方法,如類固醇、潤膚膏等,但情況依然未見好轉;甚至幾年前試過感染金黃葡萄球菌,兼有細菌入血的情況出現,使用抗生素治療逾2個月後才得以控制。現時她唯有盡力控制好濕疹情況,避免再度感染。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月經不準時、量多有血塊? 醫生拆解周期計法+3大異常

{{hket:ul-video id="9544"}}{{/hket:ul-video}}

女子自幼患上濕疹

Cat自歲半起便患上濕疹,每當發作皮膚都會又癢又痛,嚴重時甚至會發炎「出水」,時好時壞、經常復發。她表示,小時候會依醫生指示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以及豬油膏、凡士林等潤膚產品,惟有時這些產品卻大大影響日常生活。當時她很討厭這些產品,因為除了觸感油膩,油脂又會印在書本上,結果經常被老師責罵弄污功課:

「特別是皮膚發炎及『出水』時,塗抹豬油膏和洗澡時都會很痛很『乸』,有時要事先吃止痛藥才能去洗澡;有時塗抹潤膚膏身體又會繃緊,一不小心就會令傷口破裂;加上用豬油膏又要按比例和類固醇混和一起搽,所以覺得非常麻煩。」

Cat續指,過往曾試過努力地跟足醫生指示每日塗抹4次潤膚膏,但由於實在難忍痛楚且過程麻煩,所以最終無法堅持,多年來都是每天塗抹1次;及後開始踏足社會,無法在上班途中塗抹潤膚膏,結果更難跟足醫生要求次數。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eg"}}{{/hket:inline-image}}

嘗試過各種方法紓緩濕疹

Cat表示,自知類固醇有效紓緩濕疹問題,但無奈無法跟足醫生的指示。她坦言自己如同坊間不少人一樣,會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導致出現副作用,

「另外,其實我覺得用類固醇期間確實有好轉,但停藥之後又即時轉差。所以為免失望,倒不如不開始用藥,不想再有假希望。」

她指,過往亦試過濕敷,但每次都覺得既麻煩又辛苦,「包完像個木乃伊」,期間又需不停補藥膏及補水至少4小時。她形容濕敷在夏天和冬天是最煎熬,

「因為濕敷是在皮膚上鋪上敷料,再穿上衣服,所以在夏天時其實非常熱;而在冬天時又因為冷凍的水而感到寒冷,會擔心著涼。」

她透露為治好濕疹,過往曾嘗試過不同的坊間流傳偏方,例如金銀花、海鹽、天然手工梘等,笑言「只欠符水和神打未試過」,但全部都沒有幫助。

最嚴重甚至細菌感染需入院

問及濕疹發作最嚴重的時候,Cat指是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她憶述當時也許因為學業壓力大,令濕疹發作至非常誇張的程度,

「全身幾乎每處都滿佈傷口,又紅又痛,傷口又不停滲出血水和流膿,結果每半小時就要換一次敷料。嚴重程度甚至是只要坐低起身,就會發現地上都是皮屑。」

未幾,她更開始發燒發冷、渾身疲倦、頭痛,但以為只是一般感冒發燒,遂自行到急症室求醫。惟量度體溫後,卻發現只有攝氏35度多,醫生為她檢查時亦發現其皮膚有大範圍感染金黃葡萄球菌,甚至有細菌入血的情況,進而引發低溫症,皮膚的冷熱感覺同時失去功能。醫生向她表示幸好及時求醫,如果細菌入血處理不當或延遲就醫就恐有生命危險。

當時院方馬上為她安排住院,並處方最強勁的抗生素,以口服及吊針方式作治療,一個月後終於穩定情況可以出院。然而她出院後情況又再轉差,輾轉經過多次檢查後才發現患上的是「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之後再入院時醫生就不敢再用最強勁的抗生素,擔心我肝腎功能會受影響,結果這次住院達3星期後情況才穩定下來。」

但出院後,Cat也無從得知如何預防細菌感染及特別護理。至3年前嘗試了新式針劑,濕疹情況大有改善,現時她依足醫生指示用藥,並做好護膚護理而盡力控制好濕疹。

70%濕疹患者的皮膚都有金黃葡萄球菌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教授表示,金黃葡萄球菌是皮膚表面常見的細菌,有超過70%濕疹患者的皮膚中都會檢測到金黃葡萄球菌。當濕疹發作、皮膚微生態失衡,讓害菌數量增加、益菌減少,就會增加金黃葡萄球菌的繁殖機會,而過多的金黃葡萄球菌會形成生物膜,產生超級抗原、毒素、酶及其他蛋白質。這些物質會令炎症反應惡化,加劇炎症反應,並堵塞汗管、引致皮膚痕癢,進一步令皮膚屏障受損而引起惡性循環,傷口亦容易受感染而令病情加劇惡化,

「正如Cat的案例,皮膚大範圍受金黃葡萄球菌感染,以致細菌入血出現低溫症,十分危險。」

預防細菌感染6大護膚重點

韓錦倫教授分享以下6個護膚重點,有助濕疹患者預防細菌感染: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7.jpg"}}{{/hket:inline-image}}

韓錦倫教授提醒各位濕疹患者,要謹記治療濕疹關鍵「鐵三角」,包括持續用藥、皮膚護理及正面心態。他強調,濕疹並非無藥可醫,但切勿盲目相信錯誤的治療方法,必須接受正當治療,

「當然不要忽視金黃葡萄球菌對濕疹患者的影響,謹記治療濕疹的關鍵『鐵三角』,即持續用藥、皮膚護理及正面心態簡單3招,逾9成患者的濕疹可有效控制,雖不能斷尾,但患者應抱持正面心態,學習與濕疹共存。」

大部分受訪濕疹患者嘗試過各種方法

濕疹關注組於10月透過網上問卷方式,訪問了200名濕疹患者,有70%屬於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當中有51%年齡介乎19至40歲、約20%為41至50歲。所有受訪者均表示曾接受過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西醫、中醫、自然療法、偏方如香薰治療、服用益生菌或維他命等保健品、使用鱷魚油、金盞花膏等,分別有60%及56%受訪者認為西醫及中醫治療有效或非常有效,有約30%受訪者曾使用自然療法/偏方,但當中只有11%認為自然療法/偏方有效或非常有效。

超過90%受訪者認為類固醇副作用很大

針對用藥情況,有87%受訪者獲處方治療濕疹的藥物類固醇,但當中有多達56%未有跟從醫囑使用藥物及完成療程,原因主要是擔心有副作用,佔87%,其餘有部份患者認為情況有好處而自行停藥,或認為資料治療而自行中斷用藥。

濕疹關注組指出,針對使用類固醇治療濕疹,大部分受訪者都對此有著謬誤或偏見,超過90%受訪者同意/非常同意類固醇副作用很大,認為症狀改善後就要盡快停用類固醇;約80%受訪者同意/非常同意使用類固醇會上癮盡量不使用;約60%會主動要求醫生不要處方類固醇。

根據衞生署藥物辦公室資料,長期服用口服皮質類固醇或會出現白內障、青光眼、高血糖、高血壓、月經失調、鈣質流失、庫興氏綜合症等副作用;不過在一般情況下,醫生會因應病情而逐漸減少藥物劑量,提醒患者應遵從醫護人員的意見,不應自行停藥。

有70%受訪者認為抗生素副作用很大

此外,有68%受訪者獲處方治療濕疹的抗生素,但當中有41%未有跟從醫囑使用藥物及完成療程,原因主要是擔心有副作用,佔79%,其餘有部份患者認為情況有好處而自行停藥,或認為治療無效而自行中斷用藥。

濕疹關注組指出,針對使用抗生素治療濕疹,有70%受訪者同意/非常同意抗生素副作用很大,認為症狀改善後就要盡快停用類固醇;約60%受訪者同意/非常同意使用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會盡量不使用;約50%會主動要求醫生不要處方抗生素。

根據衛生署藥物辦公室資料,長期服用口服抗生素或會出現腹瀉、嘔吐噁心、頭痛、或紅疹、血管性水腫、斑丘疹等過敏反應;不過在一般情況下,醫生會建議患者依足指示服用藥物,並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以避免因為不適當使用抗生素而會產生細菌抗藥性。

3大誤解令濕疹難好轉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韓錦倫教授指出濕疹治療有3大「心魔」:

1. 對類固醇恐懼及誤用

大眾對類固醇存有極大恐懼,特別害怕用在小孩身上,認為會影響發育甚或變成「毛孩子」,亦有人擔心類固醇成癮。很多人把類固醇的副作用無限放大,甚至自行在外尋找「靈丹妙藥」、「偏方」,往往用了類固醇而不自知。類固醇成癮的元兇其實是「誤用」,類固醇從沒被建議長期使用,只有錯誤的用量和長期使用,才會誘發所謂上癮的情況;至於副作用,類固醇雖有毒性但也是非常好的皮膚問題治療藥物,而且價格相宜,只要適當地使用,極為安全及有效。類固醇種類繁多,亦有強弱效之分,千萬不要自行隨便購買使用,必須嚴格遵守醫生的使用建議。

2. 認為中西藥無效結果病情難好轉

覺得西藥不見效,包括覺得潤膚膏油膩、對類固醇感到恐懼、免疫調理藥會致癌、濕敷治療容易令人冷病、抗生素多副作用,而且濕疹不能斷尾。有些人不信任西藥,卻又認為中醫藥無效,正是所謂的「中不成,西不就」,病情自然難有好轉。事實上,隨著對濕疹機理的深入了解,現在已有更多有效的針對性治療及新藥物。患者可多與醫生溝通,有助醫生為其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亦需跟從醫生指示用藥,對付濕疹還是充滿希望的。

3. 胡亂使用潤膚品

患者一方面認定部分潤膚品有異味、不夠昂貴等諸多缺點;一方面追求在醫生眼中古靈精怪的「純天然」產品,甚至放棄正當治療,往往因此延誤治療時機。很多患者外表看來正常的皮膚其實也在發炎,所以潤膚產品在濕疹防治中十分重要,敏感人士應避免使用成分太複雜或來歷不明的潤膚品,含香料的也有機會致敏。不少研究反映患者對潤膚產品使用率偏低甚至不用,事實上無論任何潤膚品,只要患者持之以恆地使用,便是最好的。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