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心源性猝死無先兆 本港每天約3至5人猝亡 醫生拆解風險+2招救命

發佈時間: 2023/11/15

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簡稱SCD)每年奪走全球400萬至500萬人性命,各國專家雖然設法提升病發的存活率,惟死亡率仍然無減。到底甚麼是心源性猝死?男、女性的出事比率有差距嗎?有預防或急救方法?有請心臟科專科醫生王泰鴻逐一解答疑難!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月經不準時、量多有血塊? 醫生拆解周期計法+3大異常

{{hket:ul-video id="9544"}}{{/hket:ul-video}}

何謂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簡稱SCD)是指在沒有任何先兆或預警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通常是症狀出現後1小時內)因心臟原因而自然死亡。若沒有即時接受心肺復甦(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搶救,患者有很大機會失去性命。

心臟病猝死比例男女相若

據悉,本港人口中平均每年每10萬人中有31人出現心源性猝死,而港男出事比例較港女高近半,每10萬人有40人死於心源性猝死。對此王泰鴻醫生表示 :「一般人都會認為男士比女士發生心臟猝死比率較高,主要因為60歲以下的冠心病患者男士比例佔大多數,但到了60歲之後,男女比例其實差不多。只不過坊間通常只報道在街上或運動暈倒不治的個案,而當中又以年輕男士為主。」

他指出在香港其實每天約有3-5人因心臟病猝死,但大部分是在院舍或醫院發生的年長個案,所以傳媒沒有報道,大眾或會誤以為港男出事比率甚高,但其實長者出現心臟病猝死的比例是男女相若。

冠心病最常見

目前,港人普遍患上的心臟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變及心臟血管問題等。王泰鴻醫生指出大眾通常較少留意及提防的是冠心病:「香港最常見的心臟病是冠心病,亦即是心臟血管問題。所謂預防,就是檢視自己是否有患上冠心病的四大風險,包括吸煙、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膽固醇。大部分人不能自己察覺得到,而且一般人都認為自己無煙無酒,又經常做運動就代表健康,其實這是一個錯誤觀念。因為即使是中度高血壓、高膽固醇和患有早期冠心病及糖尿病,都可能沒出現任何病徵,所以我建議市民定期進行心臟檢查,以防萬一。」

不應用病徵檢測身體狀況

王泰鴻醫生表示,要預防心臟病主要靠檢查。他續道:「參考新聞,也曾發生過有人力資源官運動期間因嚴重隱性冠心病而暈倒不治。事發後死者太太表示不明白為何丈夫向來注重健康、熱愛運動,卻會在一秒間過身。她就是不明白注重健康熱愛運動和身體,跟是否有病患根本就是兩回事。很多人也誤解,以為喜歡運動又沒有病徵就等如健康。如這位太太一樣,一般香港人認為自己沒有病徵,就是等於無病。用以上例子對比一下,就可以理解用病徵去檢測自己是否患病,情況極不理想。」

避免心源性猝死兩大要點

所以他建議想知道自己有否患有嚴重隱性冠心病的人士,首先應做一些精確的檢查,而最常做又最有效的,就是心血管電腦掃描造影檢查。其次,他鼓勵大眾學懂CPR,把握黃金急救時間,利用CPR拯救生命。

「如果市民懂得即時為患者進行壓胸法,恰當地使用AED機,面對緊急事故,在醫護人員到場前,以壓胸法為病者急救,可起到一定急救作用,大大增加病者的生存機率。」

他更分享有關CPR的簡單使用方法:「心外壓加人工呼吸,30下按壓加兩次人工呼吸,按壓速度每分鐘100至120下,深度最少要5cm,如有去顫機要立刻使用。」他指出隨著社會人口急劇老化,建議市民參加相關課程,在有需要時可以幫助患者。

心肺復甦法CAB程序  (2020最新指引)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4.jpg"}}{{/hket:inline-image}}

1) 壓胸-C (Chest Compression)

  • 每分鐘100至120次的速率進行胸部按壓
  • 成人胸骨的壓下深度為5-6cm

2) 氣道-A (Airway)

  • 按額托顎,暢通氣道
  • 不斷進行直至傷病者有復甦跡象

3) 吹氣-B (Breathing)

  • 按壓與吹氣比例為30:2
  • 每次吹氣時間約一秒

 

  • {{hket:inline-image name="0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3.jpg"}}{{/hket:inline-image}}

積極推動「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教育計劃」

正由於心源性猝死風險高,王泰鴻醫生從多年前擔任香港東北扶輪社社長的時期開始,已積極推動「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教育計劃」。他表示:「國際扶輪社成立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扶輪分社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分社超過35,000個。扶輪匯聚工商界、教育界、醫護界等專業人士。扶輪社員身體力行,為世界服務,而當中其中一個核心價值為『服務社會』,多年前正值我擔任香港東北角扶輪社社長,而當年的扶輪社主題是『Rotary Serving Humanity』,我覺得沒有比拯救生命更重要的服務,於是就開始了『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教育計劃』,多年來已成功訓練超過數千名市民,當中有一半是中學生及大學生。今年香港東北扶輪社社長岑建威亦落力推動今次計劃,希望提高社會大眾及學生們對『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的認識。」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029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02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2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33.jpeg"}}{{/hket:inline-image}}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