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施政報告2023|救護車跨境服務 醫療券擴至大灣區5機構 醫療措施一文睇清

發佈時間: 2023/10/25

特首李家超今日(25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及多項醫療措施,包括港府正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政府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建立母乳捐贈機制等。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產後媽媽易下腰痛+滲尿 2組簡單動作收緊盆底肌助改善

{{hket:ul-video id="9395"}}{{/hket:ul-video}}

1. 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

李家超表示,內地有很強的應急能力,尤其重型裝備方面,一個互聯互助的大灣區應急機制會產生協同效應。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將制訂、商討及落實全新《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以聯防聯控、優勢互補理念,構建系統化的大灣區應急行動機制,提高聯合防災、減災、救災和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他指出,政府正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政府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把病人於醫院之間點對點直接運送,提供更佳支援。

2. 支援殘疾人士

  • 提供津貼鼓勵就業:推行為期3年的試行計劃,向領取綜援而有工作的殘疾人士每月發放額外500元津貼,以鼓勵就業,受惠人數預計約6,800人;
  • 加強殘疾人士院舍及日間訓練服務:因應殘疾人士院舍使用者高齡化,政府明年會增加院舍護理人員的人手;亦會增加展能中心延展照顧計劃及職業康復延展計劃的服務名額,加強對使用日間訓練服務而較年長或身體健康轉差的殘疾人士的照顧;
  • 鼓勵發展商在其項目興建和營運殘疾人士院舍;
  • 優化資助特殊學校輔導教師人手編制 ;
  • 增加康復諮詢委員會殘疾人士和照顧者的代表。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3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34.jpg"}}{{/hket:inline-image}}

3. 支援照顧者

  • 動用「關愛隊」:以荃灣及南區作為試點,由「關愛隊」透過探訪或接觸,協助識別有需要支援的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將個案轉介至相關社會福利單位跟進。在檢討成效後,會考慮擴展至其他社區,並會協助「關愛隊」轉介住戶安裝「平安鐘」;

  • 擴展暫託服務網絡:政府會要求約140間「改善買位計劃」安老院、約20間「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院舍,以及約190間參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的服務單位,在出現空置宿位或服務名額時,為被照顧人士提供住宿和日間暫託服務。照顧者專線服務的社工亦會為有需要的照顧者配對選擇附近暫託服務;

  • 加強朋輩支援服務:未來兩年,社署會增設4間專為精神復元人士照顧者而設的家長/親屬資源中心,支援精神復元人士和照顧者;

  • 推廣關懷照顧者宣傳:鼓勵社會各界發揮同理心,一起支持、關懷照顧者,推廣宣傳活動為期3年;

  • 支援特殊學校離校生和其照顧者:明年第二季成立專隊,在學生畢業前6個月主動聯絡其照顧者,提供照顧及相處技巧訓練;安排離校後的照顧計劃及連接社區支援服務;

  • 善用科技減輕照顧者負擔和壓力:擴闊「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的用途至適合家居使用的樂齡科技產品。合資格的安老及康復服務機構可申請購置合適的科技產品,供長者、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借回家使用,改善生活質素,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4. 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

  • 建立「第一層審批」的藥物註冊機構,即可不依賴其他藥物監管機構,而直接根據臨床數據在本港審批藥物,同時也審批醫療器械的註冊申請;
  • 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籌備辦公室,就重整及加強藥械及技術監管和審批制度作研究;
  • 推動香港以觀察員身分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為長遠發展香港成為國際藥械權威機構鋪路;
  • 明年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為醫藥研發機構提供一站式臨床試驗支援平台,統籌香港公私營的臨床試驗資源,包括科研人員、配套服務、數據庫、樣本庫、實驗室等,並與深圳市政府商討,讓河套香港及深圳園區協同發展臨床試驗。同時,亦會探討透過臨床試驗所推動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臨床試驗網絡合作,協調兩地臨床試驗工作以符合國家及國際標準;
  • 醫管局會在2024-25年度設立「聯網臨床研究支援辦公室」,為前線員工提供諮詢和支援、推出措施鼓勵醫療團隊參與臨床研究及試驗、加快臨床研究倫理審批流程,以及增強支援臨床研究和數據共享系統和機制;
  • 設立全新「1+」機制,容許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在符合本地臨床數據要求並經專家認可後,只需提交一個(而非原來的兩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許可(例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便可在香港有條件註冊使用。

5. 一人一家庭醫生、擴大長者醫療券計劃

  • 正開展的工作包括提倡「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已有3,400名家庭醫生登記在《基層醫療指南》,增加約兩成;
  • 11月開始資助45歲或以上的市民篩查和跟進高血壓和糖尿病;
  • 已擴大「長者醫療券計劃」至涵蓋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等,並容許配偶共用醫療券及將會推出獎賞計劃

6. 加強抗擊傳染病能力

政府會提升本地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強化與內地的聯防聯控和人才培訓;以及透過本地大學,促進國際間在疫苗等範疇的科研合作。香港賽馬會將出資30億元作支持。

7. 推出「醫健通+」

政府會推出「醫健通+」,未來5年建立綜合醫療資訊基建,透過「一人一健康戶口」,統一存放公私營電子病歷及整合醫療服務治理流程,市民可透過手機翻查及攜帶電子病歷和預約服務。新系統能支援各項醫療政策及改革,尤其是大灣區跨境醫療協作。

8. 優化公營醫療服務

  • 2024-25年度,減少耳鼻喉科、骨科兩個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10%;
  • 2025年於瑪麗醫院根據國家認證標準設立全港首間胸痛中心,改良心血管疾病病人的診症流程,改善治療效果,提升病人存活率;
  • 2025年成立母乳庫及建立母乳捐贈機制。

9. 推出「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

資助13至17歲青少年使用私營牙科檢查服務的部分費用,並與非政府組織合作,為弱勢社群、有特殊需要和殘疾人士提供更多的緊急和特殊護理牙科服務;優化「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讓更多合資格長者接受牙齒檢查、洗牙、脫牙和補牙等牙科診療服務。

10. 加快處理精神病患個案

  • 醫管局會把個案管理計劃的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優化至不超過1:40,維持精神科專科門診的第一優先(即緊急)個案及第二優先(即半緊急)個案的整體新症預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為不超過一星期及四星期;
  • 加強社區支援和社工培訓,以提升他們處理複雜個案的能力;
  • 明年於3個地區康健中心推出先導計劃,與社區機構合作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評估,及早跟進和轉介高風險的個案;
  • 為「關愛隊」隊員提供精神健康支援培訓,協助轉介社區中有需要的市民及早尋求支援;
  • 教育局在2023/24學年推出適合高小及初中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並籌備初小及高中的資源套,積極加強學生認知,協助學校推廣精神健康。

11. 紓緩牙醫及護士短缺

  • 政府明年中前會向立法會提交草案,修訂《牙醫註冊條例》及《護士註冊條例》,提供新途徑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及護士,於指明機構執業提供服務;
  • 由2023/24學年起,逐步增加牙科輔助人員的培訓學額,並提供學費資助;
  • 探討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提供新途徑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輔助醫療專業人員,投入醫管局及衞生署服務。
  • 加強香港與內地醫療人才雙向培訓及交流,並持續推進「醫院管理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並建基於近期與廣東省首階段交流的經驗,與如上海等其他地區城市展開人才交流,推動兩地醫生、護士、中醫師等不同臨床醫護專業人員持續進行臨床交流。

12. 推動中醫藥發展

  • 以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為平台,加快推動中藥信息化及數碼化並促進共享共用,例如明年初完成構建「數碼化中藥平台」,並開放作中藥鑑別及教育用途;
  • 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並於2025年公布;
  • 加強中西醫協作;
  • 香港首間中醫醫院預計2025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將與內地中醫醫院建立合作機制。

13. 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

  • 醫管局會重啟醫院認證計劃,並支持深圳市衞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在香港成立辦事處,助力國家醫院認證標準走向國際,提升大灣區整體醫療水平;
  • 明年擴大「長者醫療券」適用範圍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目標先增加約5間醫療機構作為提供基層醫療服務試點,也會涵蓋例如深圳的個別指定牙科醫療機構;
  • 於合適的大灣區醫療機構(包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香港市民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紓緩本港公立醫院服務壓力,縮短市民輪候時間。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