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美白危機|26歲女為美白晝伏夜出 身體慢性發炎致「生蛇」 醫生拆解成因

發佈時間: 2023/10/29

台灣一名年輕女子為了美白,經常選擇晚間才外出,後來發現自己出現鼻敏感,求醫時甚至被診斷出「生蛇」(帶狀疱疹)。醫生解釋指,因為她的血液中維他命D濃度過低,導致身體慢性發炎而「生蛇」。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80後港妻喜迎懷孕 突患子宮內膜癌刮宮化療 靠丈夫1句撐下去:我要做康復者

{{hket:ul-video id="9455"}}{{/hket:ul-video}}

維他命D濃度僅常人的1/15

台灣骨科醫生江坤俊在當地健康節目《健康2.0》分享上述病例指,26歲的林小姐很怕曬黑,加上工作時間較彈性,因此她為了美白總是晝伏夜出。然而,她慢慢出現過敏性鼻炎(即鼻敏感),求醫時甚至被診斷出「生蛇」(帶狀疱疹)。醫生指,她的血液中維他命D濃度過低,只有正常人的1/15,因而導致身體慢性發炎,甚至出現骨質流失的風險。

江坤俊醫生指,曬太陽是維他命D的最大來源,而維他命D與身體免疫力亦有重大關係。他解釋,小時候得過水痘後,水痘病毒有機會隱藏在體內神經節中,當身體免疫力不足時就有機會冒出來,輕則身體疼痛數天,重則造成慢性神經痛,當中就包括「生蛇」。

台灣營養師宋明樺亦在節目中指,維他命D主要透過曬太陽來自行合成,若缺乏維他命D或會影響到骨骼發育、骨密度降低、身體慢性發炎、免疫系統失衡,甚至是睡眠品質變差、情緒憂鬱、罹患「生蛇」等免疫疾病,故此建議市民日常中要多曬太陽,以補充足夠維他命D。

「生蛇」康復需時2至4周

本港皮膚科專科醫生區志森曾接受《晴報》訪問指出,「生蛇」正確學名為帶狀疱疹,由潛藏於身體內的水痘病毒激活後引致。水痘多發生於年幼階段,當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於神經細胞多年,一旦年長或免疫系統減弱時,病毒有機會再次活躍,引致生蛇。

一旦「生蛇」,患處會長出多個聚結一起的紅色丘疹和小水泡,較常出現於軀幹位置,如背部、胸部和腰腹等,並呈一條帶狀分布。而患處會疼痛、痕癢,穿破的小水泡會於7至10日後收乾結痂,皮膚表面一般於2至4星期後復元。

區醫生表示,有一至兩成病者會患有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情況可持續數月至數年,部分人會出現如針刺或燒灼的痛感,帶來極大困擾。區醫生指,曾有嚴重個案需轉介痛症科和服食嗎啡類止痛藥治療。而隨著年紀增長,患者出現持續神經痛的機會越高。

生蛇高危風險因素

區醫生表示,以下因素會增加「生蛇」風險,當中包括50歲以上及免疫力低的人士: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30809-WA0139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30809-WA014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30809-WA014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30809-WA0142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30809-WA0143_600.jpg"}}{{/hket:inline-image}}

生蛇圍一圈會死?

至於坊間傳言「生蛇圍一圈會死」,區醫生則表示沒有根據,一般「生蛇」只會局限於身體單邊,或者偶爾兩個相連的神經線區域;不過在特殊情況下,免疫能力缺乏或受抑制的病人,如愛滋病、血癌、接受器官移植、長期服食類固醇等人士,生蛇可同時出現於身體多個不同位置,

「其實『生蛇圍一圈會死』係一個謬誤,唔係因為兩邊一齊生蛇而致命,有機會係呢位患者身體免疫力非常低,同時出現併發症致死。」

而「生蛇入眼」不單會引起眼球表面發炎,炎症消退後可以引致結疤,甚至增加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脫落的可能,嚴重影響視力,因此絕對不能忽視。

病發後72小時內服藥可減症狀

區醫生建議,患者於病發後的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可有效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亦能減少生蛇後神經痛。如果患者多於72小時求醫, 但徵狀仍持續增加並明顯,視乎個別情況,醫生仍有可能處方抗病毒藥物,不過效力會隨時間而降低。

由於「生蛇」屬於過濾性病毒,未曾生水痘人士接觸「生蛇」人士,有機會被傳染導致出水痘。故此,區醫生指最有效預防「生蛇」的方法是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另一方面,高危人士應有適當休息、攝取足夠營養及多做運動,以提升自身免疫力。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曾指出,有研究顯示逾9成潛在免疫疾病的患者,接種新一代重組帶狀疱疹疫苗後,保護率在約4年追蹤期內達90.5%。他說,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疲勞、腸胃不適、頭痛、肌肉痛、發冷、發燒等常見副作用,一般在2至3日就會消退。

目前歐美多國已將帶狀疱疹疫苗納入政府資助,孔建議有關當局參考,並分階段實施疫苗接種計劃,首階段可由65歲或以上及18歲以上免疫力弱人士開始。此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定期運動、戒煙戒酒等,都可預防生蛇。

6大飲食及生活秘訣助美白肌膚

台灣營養師余朱青曾在Facebook專頁分享6大有助美白肌膚的飲食及生活秘訣,幫助大家在大熱天時避免曬黑,同時美白肌膚:

  • {{hket:inline-image name="CP5-37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5-38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5-39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5-4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5-4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5-42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5-43_600.jpg"}}{{/hket:inline-image}}

補充維他命C:維他命C具抗氧化作用,有助清除紫外線及環境造成的自由基、抑制黑色素生成、提亮膚色、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從而讓皮膚變得更光滑、有彈性;建議多進食番石榴、車厘茄、奇異果、柑橘類等水果。

補充充足水分:人體有70%的組成部分都是水分,水分亦參與體內許多代謝反應,所以補充充足水分有助加速老廢物質的代謝,讓皮膚變得光滑又明亮;建議成人每天至少補充以目前體重的30倍水分,如果當天有大量流汗就可以增加攝取量。

減少攝取感光食物:這類食物容易讓皮膚對光變得更敏感,如果進食後再曬太陽,容易讓黑色素細胞變得活躍,從而使肌膚變黑或產生色斑;不過也不是要完全避免進食,有些感光食物營養價值高,建議可以適量地在晚間食用,如果在日間食用就要避免長時間曝曬以減少肌膚變黑的機會;食物包括九層塔、芫茜、西芹、韭菜等蔬菜,或芒果、菠蘿、木瓜、檸檬等水果。

減少含糖食物及高溫烹調:常吃甜食、飲含糖飲料,或常用高溫油炸、碳烤等烹調方式,都容易生成「糖化終產物」,它會破壞膠原蛋白,從而讓肌膚變得暗沉蠟黃、鬆弛又失去彈性。

做好防曬措施:可以透過撐傘、穿長袖衫長褲、搽防曬霜等方式防曬,如果使用防曬霜就建議每隔3至4小時補充一次,只要做好防曬措施就能夠減少曬黑、曬傷機率。

擁有良好睡眠質素:經常捱夜、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素低下等因素都會導致代謝紊亂、內分泌失調,從而讓皮膚容易乾燥及老化。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