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皮膚紅疹痕癢難忍 蕁麻疹、紅斑狼瘡易混淆 小心臉長一類紅斑嚴重恐洗腎

發佈時間: 2023/10/22

蕁麻疹俗稱「風癩」,典型病徵包括表皮上出現拱起的紅疹,而特點是像風般快來快去,同一個部位的蕁麻疹一般在24小時內便會消失。但蕁麻疹當中有一類「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持續6星期以上不時復發,但又找不到特別的原因,有時會和「紅斑狼瘡」混淆。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新手爸難兼顧工作與家庭 醫生拆解3大難題+1招增湊B信心

{{hket:ul-video id="9405"}}{{/hket:ul-video}}

兩者同屬免疫系統疾病

事實上,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和紅斑狼瘡都屬於免疫系統疾病,典型病徵都是表皮出紅疹,但紅斑狼瘡更典型的是「蝴蝶斑」,即鼻樑和兩邊面頰出現對稱像蝴蝶展翅的紅斑,但鼻翼則不受影響。這些紅疹不會在短時間內自行消散,一般需要接受治療例如外塗類固醇藥膏等才有機會消散。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3.jpeg"}}{{/hket:inline-image}}

而較常見把兩者混淆的情況是:病人表皮出紅疹,但又不是「蝴蝶斑」,反反覆覆,病人諮詢醫生並接受檢查,檢測出某些自體免疫抗體呈陽性。雖然那些抗體未必是一般引起紅斑狼瘡的抗體,但檢測結果仍有機會引起混淆,誤將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當作紅斑狼瘡,令病人急急向專科醫生求診,最終發現只是患了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虛驚一場。

在病理上,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和紅斑狼瘡之間的確有少許微妙關係,但無論對病人的影響以至最新治療方法,都大不相同。

紅斑狼瘡:全身性疾病影響大

紅斑狼瘡的正式名稱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症」,是一種嚴重的免疫反應,可以攻擊全身器官引起併發症,最常見攻擊皮膚和關節,引致慢性皮膚發炎和關節炎。此外,還可引致永久性脫髮,甚至攻擊身體每一個器官,若攻擊腎臟可引起紅斑狼瘡腎炎,有機會導致需要洗腎和換腎。

腦神經也是另一個紅斑狼瘡有機會影響的重要部分。有不少年輕紅斑狼瘡患者,由於自體免疫反應攻擊腦神經,初期出現頭痛、嘔吐等病徵,但可逐步嚴重發展至「斷片」(短暫記憶喪失),全身痙攣,甚至影響脊椎導致癱瘓及失禁等嚴重問題。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7.jpg"}}{{/hket:inline-image}}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痕癢難當影響自信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整體可能沒有紅斑狼瘡影響那麼大,但它引起的紅疹會相當痕癢,不少病人忍不住搔抓至出血。若紅疹出在面部,有機會影響自信;若出在手腳,可能在夏天也必須穿著長衫長褲。由於它會持續復發,所以適當的治療對病人幫助很大。

治療手法各不同

治療紅斑狼瘡首先要看所影響的部位,例如若只影響皮膚、關節,影響程度輕微的話,一般處方消炎止痛藥或外塗類固醇藥膏,以及病人本身做好防曬,已可有一定的改善。有部分病人的紅斑狼瘡比較頑固,或需要盡早預防出現併發症,醫生會處方口服風濕藥羥氯奎(俗稱金雞納)控制紅斑狼瘡或其他病徵,並有機會減少嚴重併發症出現。即使已有紅斑狼瘡腎炎的病人,亦有部分可藉羥氯奎減低腎炎的嚴重性。

至於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病徵輕微的話一般只需處方簡單的抗敏藥,並視情況加大抗敏藥的劑量。但有部分病人即使加大至上限4倍劑量的抗敏藥效果仍未理想,便可能需要改用低劑量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對較嚴重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有一定作用,但亦有各自的副作用。

近年提倡精準治療,在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方面亦出現了生物製劑。由於在蕁麻疹的發病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免疫球蛋白E(IgE),它們好比一堆鑰匙,如果你不處理這些鑰匙,它們便會自動跑去開門釋放出大量組織氨,並導致蕁麻疹發作。而生物製劑本身是一種蛋白質,注射進病人體內雖然無法控制「IgE鑰匙」,卻可把它們包裹著,令它們無法開門釋放出組織氨,於是便可以阻止蕁麻疹發作,而且副作用相對不多。

生物製劑包裹IgE的作用並非永久,使用一段時間後察覺病情減輕,效果理想,可和醫生商議轉用普通抗敏藥繼續控制病情。

{{hket:inline-image name="999.jpeg"}}{{/hket:inline-image}}

撰文: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陳柏滔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