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做乳房超聲波檢查 無醫生寫報告病情險誤判 醫生教2大貼士自保

發佈時間: 2023/10/16

乳癌是本港女士常見的癌症之一,當女士觸摸到乳房出現硬塊時,乳房超聲波檢查是其中一個準確的檢查方法。不過,萬一超聲波報告並非由醫生撰寫,病人有機會誤判病情,因此外科專科醫生洪家偉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可留意兩大貼士,以確保乳房超聲波檢查報告由放射科專科醫生所撰寫。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抑鬱症只因想法太悲觀?醫生拆解常見謬誤+3大症狀

{{hket:ul-video id="9348"}}{{/hket:ul-video}}

乳房超聲波檢查3大優點

外科專科醫生洪家偉向《晴報》分享指,乳房超聲波檢查是現時應用非常廣泛的檢查方法,主要有以下3大優點:

1. 完全沒有輻射。

2. 不像乳房X光造影(檢測時儀器會上下夾著乳房)般引起不適。

3. 35歲以下女士乳房組織密度較高,乳房X光造影準確度相對較低,一般會建議用乳房超聲波作檢查。

當女性摸到乳房有一些腫塊,體積至少有數毫米,乳房超聲波可初步分辨它是良性的乳房水瘤、乳房纖維瘤、發炎、膿瘡等,或惡性的乳癌。洪醫生表示,35歲以上女士也可以乳房超聲波作初步檢查,同時可在接受乳房X光造影後再進行互相對比,加強診斷準確性。此外,若懷疑乳房腫塊是惡性,也可用超聲波輔助插針抽取組織作進一步檢測,這都是現時常用的方法。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4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4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4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4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4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47.jpg"}}{{/hket:inline-image}}

確保報告由放射科專科醫生撰寫

不過,洪家偉醫生指出最重要的關鍵是乳房超聲波檢查的報告必須清晰準確,不能高估或低估檢測結果顯示的風險。他分享以下一宗個案指,如報告並非由醫生撰寫,病人有機會誤判病情。

個案中的女士接受了體檢套餐,其中一個項目是乳房超聲波檢查。但乳房超聲波檢查的報告,事後卻發現並非由放射科專科醫生撰寫,而報告的描述令她非常擔心,結果負責體檢的診所通知病人提早複診,並建議她盡快物色適合的專科醫生診治。

然而,其後在有經驗的乳房外科醫生看來,這位女士的乳房超聲波影像,基本上可以判斷是良性的纖維瘤。醫生隨後安排放射科專科醫生為她重新進行乳房超聲波及乳房X光造影,確診是良性纖維瘤,事件令女士白白擔心了數星期。這亦反映出如果由不適合的人士撰寫乳房超聲波報告,有時會為病人帶來不必要的擔心和焦慮。

洪家偉醫生提醒,若報告反過來把檢查出惡性的陰影描述為良性,則有機會累病人延誤治療。至於要如何避免以上「誤判」的情況出現,洪醫生提供以下兩大貼士:

  • 做檢查時最好由合資格的放射科專科醫生負責。另外,檢測報告也應由一位放射科專科醫生(Specialist in Radiology)撰寫和簽署。
     
  • 「乳房攝影報告與資料分析系統」(BIRADS)為放射科專科醫生用作撰寫乳房影像報告時採用的系統。醫生會為每一個陰影進行評估,評分越高,患癌的風險越高。病人可將檢測結果和分級表對照,了解自己檢測結果良性/惡性的風險程度。洪醫生表示:「假如一個檢測報告沒有採用這個系統,基本上應視為不合格。」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