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健康新女性|走路姿勢怪異 婦人揭子宮+膀胱掉體外 醫生聞行房方式感驚嚇

發佈時間: 2023/10/07

生育過或生育次數多的女性,或會出現子宮下垂的情況。台灣一名老婦被新抱發現近期走路姿勢變得奇怪,之後更被揭發內褲上有血絲;及後被帶往求醫,證實原來其子宮連帶膀胱掉到體外,屬於嚴重的子宮下垂情況。而其多年來與丈夫行房的方式,更是令人大為吃驚。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Office坐太耐少活動硬晒軚? 3個簡單動作放鬆下身關節

{{hket:ul-video id="9258"}}{{/hket:ul-video}}

婦人走路姿勢奇怪 揭現子宮下垂

台灣婦產科醫生鄭丞傑在當地健康節目《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指一名新抱帶70歲奶奶前來求診,指發現奶奶最近幾個月走路姿勢變得奇怪,雙腿大開「像鴨子」;其後洗衣服時,更多次發現對方的內褲上有血絲。醫生憶述當日情況:

「我一看整個子宮掉在身體外面!」

他坦言這種案例在現今世代已非常少見,惟部分年老女性可能在年輕時生育完就需下田工作,沒有坐月、相當操勞,因此容易導致子宮脫垂。鄭醫生向老婦問診後,意外得知對方原來自30年前起便有下墜感,但一直沒有理會。聽到這裡,鄭醫生忍不住搖頭:

「這名婦人子宮脫垂,以前是可以摸得到,現在發現是整坨,即使已掉出體外她還置之不理。」

此外,鄭醫生亦好奇老婦一直以來是如何與丈夫行房。結果,老婦竟回答「老公就用拳頭把它(子宮)推回去」,讓鄭醫生感到不可思議:「這樣也可以?真的非常將就。」

鄭醫生指出,即使子宮被推回原本位置,但只要老婦一站起來,子宮又會掉出體外;事實上不只是子宮,甚至連膀胱也連帶被拉出,導致老婦有尿頻、尿不乾淨、私處感染等問題。

曾生育婦女  子宮下垂風險較高

本港婦產科專科醫生方秀儀曾指出,子宮下垂(Uterine Prolapse)是骨盆底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的統稱,即骨盆底器官(子宮、陰道、膀胱及直腸)因盆腔韌帶及肌肉鬆弛退化或組織受到破壞,失去支撐而脫離正常位置,導致有下墜或突出體外的現象。

此病常見於50歲以上的婦女,「隨年齡增長,骨盆支撐組織會萎縮、鬆弛。停經或更年期缺乏雌激素,亦會加速組織退化。」而曾生育的婦女風險較高,「生育次數多、生產時用力不當、生產的胎兒重達4公斤以上、缺乏產後骨盆運動等原因都可能造成骨盆腔鬆弛,更有機會傷到骨盆腔神經及肌肉。如曾難產,需要用吸盤或產鉗分娩的女士,也有機會出現此情況。」

方醫生又補充,過快的增重與減重、天生結締組織較差或長期承受較大腹壓,如經常便秘、哮喘、慢性咳嗽、常搬提重物、肥胖,亦會增加患病風險。

3種常見子宮下垂症狀

  • {{hket:inline-image name="32513f6d-a297-4f6c-ad3d-ab7c79ff2857_60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e8c21f80-f295-4883-9c66-83937a2ff717_60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e367209-07e1-4bc8-b29f-447819980c13_60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80bdfac-05ac-4ee2-8f31-359b5f4f7111_60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子宮持續下垂或致腎衰竭

方醫生表示,患者會感到不適、陰道異常出血,也有可能引起尿液倒流。如情況持續,會導致腎臟受損、腎功能下降,甚至腎衰竭。治療方面,如只屬輕微子宮下垂,並無直腸及膀胱下垂徵狀,可先作觀察,並進行盆底肌肉運動作輔助治療。但若子宮常刮損發炎,又或尿失禁、便秘等徵狀影響日常生活,便應作進一步處理,如接受「子宮托」治療,或切除子宮或進行保留子宮的修補術。

預防方法

  • 避免提舉重物
  • 控制體重
  • 改變生活習慣:防止便秘和長期咳嗽等可能令腹壓增加而引發子宮脫垂的疾病
  • 定期接受婦科檢查
  • 多做骨盆底肌肉運動:尤其於產後,可減少子宮脫垂及滲尿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