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中秋煲蠟玩蠟燭燒傷個案多 外科醫生教保鮮紙急救法

發佈時間: 2023/09/29

近年中秋,以往的「煲蠟」活動幾乎經已絕跡,但玩燈籠點蠟燭仍難免會有導致燒傷燙傷意外發生。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就表示以往中秋前後都會收到不少類似個案,提醒市民中秋期間特別注意安全之外亦分享幾個燒傷後處理方法,其中保鮮紙就是處理二級以上燒傷的「急救利器」。

同場加映:
管家王|兩兄弟守住60年老餅店 90歲媽媽每日返舖幫手

{{hket:ul-video id="9214"}}{{/hket:ul-video}}

婆婆倒瀉熱湯淋腳 清創植皮留院2個月

黎醫生指以往中秋都會出現不少燒傷燙傷患者,傷者包括成人小童,傷勢由一級至三級燒傷不等。除玩火以外,黎醫生指曾有一名女子因在家被曱甴「嚇到彈起」,期間不慎撞倒手上捧著熱湯的婆婆,導致婆婆雙腳遭嚴重燙傷,需接受清創及植皮手術,足足留醫2個月方能出院。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83430025_274878745470777_8368194897500665269_n-redacted_dot_app.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84553341_274878712137447_1581664454162513803_n.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83416792_274878735470778_3910422477409511893_n-redacted_dot_app.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82990476_274878732137445_6455225447184318349_n-redacted_dot_app.jpg"}}{{/hket:inline-image}}

三級燒傷處理方法各異

黎醫生解釋燒傷或燙傷一般可分成3級,病徵及處理方法亦有所不同:

  • 一級:表面燒傷,皮膚表皮發紅和灼熱,有痛楚但沒有水泡,情況就如猛烈陽光曬傷。
  • 二級:中層燒傷,皮膚的真皮層受損,皮膚除了紅、痛、熱外,還會起水泡。
  • 三級:深層燒傷,皮膚連底層的肌肉和神經線遭受破壞,皮膚可能出現燒焦或者死白情況,通常沒有太大痛感。

醫生拆解燒傷處理法

如遇燒傷燙傷,黎醫生建議應盡快把身上沾到熱水或火燒的衣物脫掉,然後用凍水浸或沖洗受傷部位10至15分鐘,有助降溫和減輕痛楚。留意不要用冰塊直接敷在傷口,因有機會反過來導致低溫灼傷。

二級燒傷可考慮用保鮮紙

如懷疑傷勢達二級,黎醫生建議可先用保鮮紙包着傷口然後盡快求醫。她解釋指燒傷燙傷的傷口黏液很快變乾,有機會黏著衣物或普通紗布,其後撕開時會進一步破壞皮膚組織,故保鮮紙就成為醫生在醫院急症室和燒傷病房常用的短暫性保護傷口的方法之一。外科醫生正式評估和清洗傷口之後,會採用油性敷料甚至銀離子敷料去包紮傷口。

面部燒傷應即求醫

如傷口出現水泡,黎醫生提醒切記不要自行弄破,否則可能引起感染;如面部曾被熱氣燻到甚至火燒,又或者頭髮、眉毛、鼻毛有燒焦痕跡,黎醫生亦建議儘快到急症室求醫,因呼吸道有可能已經被灼傷,引致突發性呼吸道黏膜腫脹和阻塞,可在短時間內引致窒息,甚至死亡。

最後,黎醫生提醒市民切忌在傷口上塗上豉油、燙火膏或牙膏,因類似物品或含多種化學物質,亦有機會令患者熱度積存、阻礙傷口降溫,甚至將細菌帶入傷口,引致發炎令傷勢惡化。

文章內容獲黎逸玲醫生授權刊登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