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36歲教師皮膚變黃暴瘦 揭胰臟癌3期入院欲辭職 「如老師離世對學生影響很大」

發佈時間: 2023/09/14

一名36歲小學男教師因出現突然暴瘦及皮膚變黃等症狀,經求醫證實患上第3期胰臟癌,胰臟頭部出現一個約4厘米的腫瘤。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情,他果斷表示:「要盡快開始治療,因為好多人要照顧。」當中包括一眾在學校等待他回校上課的學生,他反覆強調不想因為自己的病情,耽誤同學的學習進度,最令他放不下的還有妻子及3名孩子,「我不敢想像自己病逝後,太太和小朋友怎樣生活下去......」

同場加映:Healthy Life

難忘抑鬱伯伯照顧病妻 入院「唞氣」年初二出院輕生 80後社工:情緒困擾非「一粒藥」可解決

{{hket:ul-video id="9106"}}{{/hket:ul-video}}

病情達第3期 難手術切除

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向《晴報》講述上述個案,該名36歲的男子本身為小學教師,與妻子育有3名小孩。最初他僅發現自己正逐漸消瘦,也只以為教學壓力太大而沒理會,直到後來再出現上腹痛及皮膚變黃等症狀,才到急症室求醫。經電腦掃描檢查發現,其胰臟頭部卻出現一個約4厘米的腫瘤,而且周邊出現多個淋巴結節,導致膽管閉塞,膽汁分泌無法有效輸送至小腸繼而引發黃疸病。

當時醫生透過內窺鏡為胰臟腫瘤進行活組織活檢,同時在他的體內放置膽管支架以引流膽汁,令病徵有所緩解,肝臟功能亦有所好轉。不過,其後再經重複的組織活檢始終未能斷定腫瘤特質,當中僅驗出一些非典型細胞,但另一方面驗血卻發現胰臟癌相關指數高於正常水平,正電子掃描亦發現腫瘤已入侵至附近組織及淋巴範圍,臨床上診斷已屬第3期。當時外科醫生認為他不適合直接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經臨床診斷後,遂建議男子先接受混合化療,完成6個療程後再作正電子掃描評估。

擔憂病逝消息影響學生

林嘉安醫生憶述,他與男子第一次見面時,對方僅單獨前來。原來他因不想家人擔心,故只敢向家人透露初步病情。不過經他自行網上搜查相關病情資料後,他亦深知病情不樂觀,他未有因此消極起來,甚至表示:

「我要盡快開始治療,因為有好多事情要做,好多人要照顧!」

男子最初接受首4次化療時比較順利,除了噁心及疲累之外,沒太大副作用,癌指數亦有明顯下降。不過,當他入院接受第5、6次化療時,即使有父母、太太陪伴在側,他的情緒明顯比較焦慮不安,更曾眼泛淚光表示:

「我不敢想像自己不在的日子,太太和小朋友怎樣生活下去......」

除了家人外,他又惦念起學校的學生,反覆強調不想因為自己的病情,耽誤他們的學習進度:

「如果治療效果不好,我想早一點向學校辭職。因為如果有老師因病離世,對學生的影響會很大和很壞。」

對家庭及學生的責任感,甚至令他一度需考慮接受精神科專科醫生治療。

男子:想盡快返學教書

男子經過6次化療療程,癌指數回復正常,正電子掃描亦顯示腫瘤活躍程度大減,主腫瘤己縮小及淋巴結都明顯縮小,其後經外科手術完全切除,成功康復。男子在術後第3天,仍在留醫,已急不及待在床上透過手提電腦預備教材,問道:

「我幾時可以返學教書?手術後的化療,我想盡快開始,可以早一點完成,重過正常生活!」

林嘉安醫生坦言,在各年齡層患上癌症,有不同的挑戰和困難,這名患者對病情的憂慮雖然亦和其他病人一樣,而他對家人、工作的承擔及熱誠實在令他難忘至今。對於病人的抗癌心態,他表示:

「病人最終都要踏出第一步,適當的堅持才有機會扭轉劣勢。」

本港致命癌症 胰臟癌位列第4

對於胰臟癌的風險,林嘉安醫生引述香港癌症治療統計中心2021年最新數據指,胰臟癌近年都有上升趨勢,死亡個案排名第4,每年奪去超過800人的生命。胰臟癌根據腫瘤大小,與周邊組織及血管的入侵程度,淋巴數目和器官轉移等指標可分為4期。對於胰臟癌的成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瞭,以下因素有機會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2-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2-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2-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2-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2-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2-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2-0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2-08.jpg"}}{{/hket:inline-image}}

當發現身體出現以下症狀則要留神,隨時是患上胰臟癌的警號:

  •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並會反射至背部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 出現黃疸、皮膚搔癢
  • 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腹水

在治療方面,林嘉安醫生指,一般第1至3期的胰臟癌目標為根治性治療,首兩期患者可直接進行手術切除,其後跟進輔助化療。第3期患者如果不適合直接做手術,可考慮先做化療再評估,效果顯著的話可以做手術達致根治效果,病情穩定但未達致適合手術的病人亦可考慮局部放射治療。至於第4期患者的病情已出現遠處器官轉移,一般不能根治,但現今化療效果也不錯,部份人士適合使用標靶藥或免疫療法。

{{hket:inline-image name="028.jpg"}}{{/hket:inline-image}}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吳梓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