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塑化劑危機|膠樽裝熱水先會出事? 2種食物勿直接掂保鮮紙 營養師教6招免食塑化劑落肚

發佈時間: 2023/08/28

如購買外賣時,不少食肆都會用膠盒或發泡膠盒盛載飯菜。有台灣營養師指出,現今生活幾乎無可避免食物接觸到塑膠產品,食物包裝、保鮮紙、外賣餐盒等都有機會釋出塑化劑並黏附食物上,大家就會不知不覺吃下塑化劑,有機會危害健康。故此營養師建議6大飲食重點,助大眾從日常生活遠離塑化劑。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打工仔打字越坐越寒背?5個簡單動作放鬆肩膊手指

{{hket:ul-video id="9003"}}{{/hket:ul-video}}

塑化劑潛在健康危機

台灣營養師李婉萍在其Facebook專頁指出,塑化劑又稱增塑劑或可塑劑,是一種能讓塑膠原料變得柔軟及容易加工的添加物,其種類多達百餘種,例如鄰苯二甲酸酯、雙酚A、雙酚S等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化劑。然而塑化劑並不耐熱,也不耐酸性和油脂,亦容易從塑膠產品中溶出;當塑膠產品被加熱,就會釋出塑化劑及其他化學物質,有機會影響人體健康。

她稱,塑化劑屬於環境荷爾蒙,是一種可由外在環境進入人體並干預體內荷爾蒙正常活動的物質,而人類主要透過飲食、吸入及皮膚接觸接觸到塑化劑。過往有不少文獻指出,長期接觸塑化劑容易對內分泌、免疫、生殖和神經系統帶來危害,同時也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有關,特別是孕婦和兒童族群更應小心避開。

續指,曾有研究表明孕婦如果常用含有塑化劑的製品,乳汁也有機會含有塑化劑,而塑化劑亦可透過母體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中。如果長期或過量接觸塑化劑,就會大大增加早產風險,甚至會影響胎兒發育如降低智商、造成過度活躍症(ADHD)、影響生殖系統(生殖器畸形、隱睾症等)等,或者令男性成年後精子數量較少、睾丸激素較低等。

她又補充,如果兒童長期暴露在塑化劑下,對整體生長和大腦發育都會造成傷害,例如會提高肥胖、過敏、氣喘與癌症的風險,也會讓女童出現性早熟,提早出現第二性徵,並干擾青年時子宮發育。

遠離塑化劑6大飲食重點

雖然塑膠產品已在現代人生活中根深蒂固,但仍可從減少使用塑料製品去減少接觸塑化劑的機會,例如塑膠玩具、塑膠地板、化學芳香劑等,孕婦也應減少接觸含香料的化妝品和保養品。

李婉萍同時提醒,遠離塑化劑的6大飲食重點: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她補充,不少人以為塑膠材質容器只有盛裝熱湯、熱食才會釋出塑化劑,但事實上就算裝冷水、冷食也會釋出塑化劑,只是速度快慢之別,故此叮嚀大眾購買珍珠奶茶等台式飲品,或任何膠樽飲品時都要避免慢慢喝,最好就購買後立刻倒入玻璃杯、陶瓷杯中。

雖然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而且大部分塑化劑也會在1至2天內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不過鑒於塑化劑在日常生活中已被廣泛使用,長期暴露仍有健康風險,故她提醒市民要積極進行減塑生活。

內容獲「李婉萍營養師」授權刊登。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