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較差者生蛇風險更高,其症狀亦更嚴重,有機會導致肺炎、肝炎、腦膜炎等併發症,入院機會大增。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建議,曾接受幹細胞或器官移植、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症等免疫力低人士,應接種新一代重組帶狀疱疹疫苗(RZV),以降低生蛇及復發風險;亦建議政府疫苗資助計劃納入預防生蛇疫苗。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d6eca2e-f48f-490a-9b41-12f0206ff64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eb02f7fc-2c0d-402b-9ed9-b08e1de330f6.jpeg"}}{{/hket:inline-image}}
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發,只要曾患水痘,病毒便會潛伏於體內,在免疫力低時重新活躍。孔繁毅指,本港39歲以上人士97%曾感染水痘,每3人便有1人有機會生蛇。生蛇會導致皮膚疼痛、灼熱或刺痛,有研究指比婦女分娩更痛; 疼痛數天後,開始出現紅疹,其後再出現水疱結痂,部分患者可能會有發燒、頭痛、疲勞等症狀。
23至47%因生蛇住院患者 出現併發症
孔指, 大多數患者的皮膚刺痛症狀會在2至4星期內減退,但有本地研究指,23至47%因生蛇而住院的患者會出現併發症,例如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或後遺神經痛、眼部帶狀疱疹可影響視力,以及其他潛在發症例如中風、腦炎、心臟病等。
孔續指,部分免疫力弱人士,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銀屑病、血癌等患者,因原來的疾病或接受治療的方法令免疫力更弱,令生蛇風險較高,亦可能出現更嚴重症狀和併發症。以紅斑狼瘡症為例,患者的生蛇風險比一般人高1.76倍;而一旦生蛇,患者90日內出現後遺神經痛的比率亦高出1.09倍。
逾9成免疫疾病患者 接種新一代疫苗保護率達90.5%
要預防感染帶狀疱疹,最有效方法是接種疫苗。孔繁毅稱,有研究顯示逾9成潛在免疫疾病的患者,接種新一代重組帶狀疱疹疫苗後,保護率在約4年的追蹤期內達90.5%。一般接種疫苗後可能會感到疲勞、腸胃不適、頭痛、肌肉痛、發冷、發燒等常見副作用,但平均2至3日後就會消退,毋須過份擔心。
孔補充,歐美多國已將帶狀疱疹疫苗納入政府資助,建議有關當局參考,並分階段實施疫苗接種計劃,第一階段先由65歲或以上,以及18歲以上免疫力弱人士開始,再擴展至50歲以上高風險人士,繼而涵蓋所有50歲以上人士。
現年38歲的Elsa為紅斑狼瘡患者,自2015年尾發現胸下腰背等位置有隱隱作痛及攰的情況, 初時打算透過按摩紓緩,及至2016年1月沖涼時,發現身上出現紅點,經醫生確診為生蛇,但服藥及搽藥膏後,仍未見好轉,其後再到急症室求診,經過一個月後才慢慢好轉。自第一次生蛇後,每隔兩年便復發一次,即使康復後,亦會感到疼痛,尤其晚上睡覺時,痛感更明顯。
50歲起易「生蛇」 專家料個案倍增 , 倡推分階段接種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陳施敏
責任編輯 : 陳浩義
-
PSA篩查助偵測早期前列腺癌 晚期個案應把握一線治療時機 |
|
-
-
遊日注意︱女子獨遊日本住連鎖酒店聞異味查看床底驚「四目相對」 爬出陌生男網揭真實身份 |
|
-
新冠疫情︱本港新冠陽性率創近半年新高4星期内錄10死 衞生署:未來數周續攀升 |
|
-
飲食陷阱|26歲女打邊爐後喉嚨痛 求診僅10分鐘不治 醫生揭致命原因 |
|
-
常跑步也患退化性膝關節炎 1類人風險更高7倍 新型注射療法助減痛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生蛇」後遺神經痛 可持續數年 高危人士宜接種預防
|
-
新冠肺炎|專家:確診新冠及染流感可誘發生蛇 海外研究50歲以上確診後生蛇風險增15%
|
-
50歲起易「生蛇」 專家料個案倍增 倡推分階段接種
|
-
遊日注意︱女子獨遊日本住連鎖酒店聞異味查看床底驚「四目相對」 爬出陌生男網揭真實身份
|
-
新冠疫情︱本港新冠陽性率創近半年新高4星期内錄10死 衞生署:未來數周續攀升
|
-
珠海長隆意外︱珠海長隆電單車特技表演失控衝撞人群 前輪疑壓倒小朋友驚悚畫面曝光
|
生蛇風險|紅斑狼瘡等免疫力低人士 生蛇風險高1.76倍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 D230726
生蛇風險|紅斑狼瘡等免疫力低人士 生蛇風險高1.76倍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免疫力較差者生蛇風險更高,其症狀亦更嚴重,有機會導致肺炎、肝炎、腦膜炎等併發症,入院機會大增。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建議,曾接受幹細胞或器官移植、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症等免疫力低人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577962%2F%E7%94%9F%E8%9B%87%E9%A2%A8%E9%9A%AA%EF%BD%9C%E7%B4%85%E6%96%91%E7%8B%BC%E7%98%A1%E7%AD%89%E5%85%8D%E7%96%AB%E5%8A%9B%E4%BD%8E%E4%BA%BA%E5%A3%AB%20%20%20%E7%94%9F%E8%9B%87%E9%A2%A8%E9%9A%AA%E9%AB%981.76%E5%80%8D
https://skypost.hk/article/3577962/生蛇風險-紅斑狼瘡等免疫力低人士-生蛇風險高1-76倍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75000/3577962/0727OG-M07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75000/3577962/
時事
要聞
514
3577962
514
503001001
時事 要聞
健康問題,紅斑狼瘡症,帶狀疱疹,銀屑病,疱疹,紅疹,血癌,肺炎,發燒,水痘,經痛,肝炎,香港大學,頭痛,心臟病,中風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紅斑狼瘡症,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帶狀疱疹,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銀屑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疱疹,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紅疹,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血癌,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肺炎,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發燒,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水痘,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經痛,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肝炎,實體詞,學校,香港大學,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頭痛,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心臟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中風
患者 帶狀疱疹 免疫力 疫苗 人士 風險 孔繁毅 關節炎 風濕 併發症 紅斑狼瘡症 疾病 症狀 教授 器官 幹細胞 其後 紅斑狼瘡 搽藥膏 主任 銀屑病 血癌 水痘 皮膚 政府 情況 治療 傳染病 痛症 階段
2023-07-26
生蛇風險-紅斑狼瘡等免疫力低人士-生蛇風險高1-7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