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腹部穴位大全|紓緩經痛、改善便秘、去水腫 腸胃炎按一位置止瀉 7大腹部有用穴位一覽

發佈時間: 2023/07/29

不少人感到肚痛、經痛時,都會按摩腹部以紓緩疼痛感。有台灣中醫師指出,腹部穴位和診斷在中醫角度上甚為重要,腹部位置有著不少重要器官,而經脈也在此運行,所以掌握發生在腹部的各種疼痛、調動等感覺,有助推測身體狀況。醫師又指,透過按壓7大腹部穴位,有助紓緩經痛,改善便秘等情況。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中年後小心慢性下背痛 3組普拉提動作強化臀大肌紓痛症

{{hket:ul-video id="8592"}}{{/hket:ul-video}}

7大腹部穴位及對應功用

台灣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院長接受健康資訊網站《今健康》訪問指,腹部穴位和診斷在中醫角度上甚為重要,腹部位置有著心臟和肺以外的重要器官,經脈也在此運行,所以如能掌握發生在腹部的各種感覺,如軟硬、疼痛、硬塊、跳動等,就有助推測身體的氣血循環甚至病情狀況。

同樣地,各種腹部感覺與各個腹部穴位有關︰包括神闕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中脘穴、天樞穴、大巨穴等。經常按摩腹部穴位,有助促進身體健康,紓緩腹部不適感。

7大腹部穴位: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0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r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1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1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1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1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1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1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1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1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2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2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3-23.jpg"}}{{/hket:inline-image}}

中脘穴:位於肚臍上方4寸處、約4指幅寬位置。按摩此處能改善消化系統疾病、調節消化道機能、紓緩腹部不適如腹脹、腹痛、胃凸、胃脹氣等,並有助排便、消食、健脾健胃等。

水分穴:位於肚臍上方1寸處、約1指幅寬位置。按摩此處助促進水分及濕氣代謝、緩解腸鳴胃脹、小便不通、水腫等,是為易水腫體質及減重人士的必用穴位,勤按摩有助改善面部、全身及四肢的浮腫。

神闕穴:位於肚臍中心。中醫有言「臍通五臟,真氣往來之門也,故曰神闕」,此穴位主要用於調節五臟,溫中、止痛、止瀉,具有增強體力的作用。

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兩側2寸處、約3指幅寬位置。按摩此處能疏調大腸、理氣消滯、改善急性或慢性腸胃炎,同時有助止瀉或通便。

大巨穴:位於肚臍下方左右兩側2寸、約3指幅寬位置。按摩此處能改善下腹疼痛、緩解便秘、消除腹脹,亦可改善失眠、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1.5寸處、約2指幅寬位置,是補元氣的重要穴位。按摩此處有助促進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對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惡露、男性性功能障礙、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兒童發育不良等均有好處。

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3寸處、約4指幅寬位置。按摩此處有助改善元氣虧損及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等不適,亦可促進小腸機能、腸道如痛、腹部脂肪代謝、緩解經痛、子宮虛寒。此外,熱敷此穴位也能紓緩不適感。

常見4種腹部不適及紓緩方法

針對肚子悶痛、便秘、經痛及性愛後腹痛這4種常見腹部不適,郭醫師建議可以依照以下方法按摩穴位以紓緩不適感:

  • 腹部悶痛:建議按摩中脘穴,它作為重要的八會穴之一,腑臟交會於此,是為有助改善脾胃疾病最好用的穴位之一。
  • 便秘:建議按摩中脘穴、天樞穴及神闕穴;先從中脘穴開始,順著左側天樞穴到神闕穴,再順勢到右側的天樞穴,以順時針做個循環,每個穴位按摩2至3分鐘,並在按摩後適度推壓約20分鐘,每日1次。
  • 經痛:經痛主要是因為荷爾蒙改變所引起,子宮韌帶收縮產生疼痛,故建議可適度按壓氣海穴和關元穴。另外也可以使用暖包、熱敷袋等方法,同樣熱敷在氣海穴和關元穴位置。
  • 性愛後腹痛:有部份女性在性愛後或會出現腹痛,常見原因包含私處感染、腹部痙攣等。建議熱敷氣海穴和關元穴,若第二天有所改善即可放心,但若依舊疼痛,且有分泌物過多的跡象就應盡早就醫。

4類人不宜腹部穴位按摩

雖然按摩腹部穴位有利改善不適症狀和養生,但郭醫師指有些人不適合進行腹部穴位按摩,包括孕婦、嬰幼兒、處於飢餓狀態者任何人在飯後1小時內都不適合。他同時提醒大家,腹部穴位按摩僅作改善及紓緩用途,如果不適感遲遲未有改善,或出現不尋常症狀,有任何疑慮都應盡早就醫檢查,以確保身體健康。

內容獲「今健康」授權刊登。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