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類風濕患者炎症長期不受控 增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發佈時間: 2023/06/12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身體的炎症會對關節造成損害,若炎症長期不受控制,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大增,絕對不容少覷。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陳珮珊建議患者,定期透過評估發炎指數了解自身病情風險,與醫生商討,必要時按需要調整用藥,以便及早控制炎症,保護身體各大小關節及減低對心血管的影響。

類風濕關節炎中以女性患者較多,是男性患者人數的2-3倍。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陳珮珊醫生表示,患者的病發高峰期為30-50歲,會出現對稱性的關節痛,手肘、膝關節均是常見出現腫痛的位置。此外,患者也會出現晨僵問題,因此呼籲市民如果持續6星期有關節腫痛,便應盡快求診了解情況。

部份患者或於短時間內病情轉為較嚴重
陳珮珊醫生指出,部份患者的病情會發展較快,或最初只出現關節腫、痛,但在短短三個月內便由一、兩個關節,發展至累及八個或以上的關節。而炎症在滑膜發炎後,不但會導致腫脹,及後更會侵蝕骨頭和軟骨組織,長久未有妥善處理,更會造成關節變形,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除了影響關節外,類風濕關節炎的炎症會影響全身不同器官,即整個身體都有可能發炎。特別是年輕的患者,由於會有較長時間受到炎症影響,因而容易出現心血管問題。研究指出,即使年輕患者沒有其他高風險因素,例如吸煙、高血壓、糖尿病等,相對同齡人士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六成,所以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應定期檢測血糖,膽固醇及血壓,有需要時亦應作心血管疾病的檢查。」陳珮珊醫生說。

DAS28評估患者的病情風險及治療成效
近年,醫學界主張較進取的治療方案,幫助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達到病情緩解的效果,即將炎症維持不活躍的範圍之內,避免日後出現併發症,嚴重影響健康。陳醫生解釋,臨床上醫生會透過評分法,計算病情活躍程度,當中較常用的是DAS28評分。DAS28 的評估中包括客觀分析及檢查患者身體上28個關節的腫、痛程度,配合患者自身主觀感覺及發炎指數等,從多角度去評估病情。

根據評估的數據,醫生會得出一個分數,若指數能保持於2.6或以下的範圍,並持續6個月或以上,患者可被界定為病情緩解,可預期未來一段日子炎症對關節的破壞及影響會大大減低。如果患者的分數高於5.1,即代表病情非常活躍,醫生會考慮不同的治療方案協助患者盡快控制病情。

新型藥物治療效果較快 能及早控制病情
傳統上,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透過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物(DMARDs),如甲氨蝶呤去控制病情,不過這類藥物的起效時間較慢,患者一般需要八星期左右才能達到明顯的效用。近年也有不同類型的生物製劑或口服標靶藥物,例如抗腫瘤壞死因子、抗第六介白素、JAK抑制劑等,透過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過程中細胞因子的活動或特定小份子去達致控制病情的功效。陳珮珊醫生表示,這些新型藥物的治療機制是阻截炎症的活動,能紓緩關節炎症狀的同時,更可預防關節受損、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及生活質素。

陳珮珊醫生強調,類風濕關節炎一旦未能受控,有機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防止關節損傷和降低併發症的風險至關重要。患者更應定期接受檢查及評估,並與醫生一起商討,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最佳的療效。陳珮珊醫生提醒,不同治療藥物的成效及副作用因人而異,患者如有任何疑問,應與主診醫生商討最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