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自然生態|首5個月鯨豚擱淺錄17宗 漁網漁具為頭號殺手

發佈時間: 2023/06/01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自2006年起與漁護署合作,跟進香港水域內的鯨豚擱淺個案,海洋公園的獸醫和動物護理團隊亦為「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提供技術支援。保育基金每年大約處理30多宗個案,然而截至今年5月,已出現多達17宗個案,按年有上升趨勢,情況嚴峻,令人憂慮。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人類活動往往為鯨豚生存帶來極大威脅,綜合多年數據,保育基金發現大部分能夠辨別死因的鯨豚擱淺個案中,人類活動是導致其死亡的主因,當中遭漁網或漁具纏繞,是香港鯨豚的頭號殺手之一,遭船隻撞擊和肺部感染,亦為常見死因。

其中,行動組在1月12日於清水灣鄉村俱樂部發現的雌性年幼江豚屍體,為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江豚,需要母親照顧,惟因受漁具纏繞而與母親分開,阻礙牠上水換氣,增加其窒息機會,最終導致死亡;同時亦發現有寄生性肺炎。

另在3月5日於清水灣鄉村俱樂部附近石灘發現年幼雌性江豚屍體,雖然其胃部飽滿,身體狀況良好,但鰭和鰭翼有多處受漁網纏繞而造成紮痕傷口,氣管內出現泡沫,相信因受漁網纏繞而未能上水換氣引致窒息溺斃。

至於在3月9日於大嶼山石壁發現的年幼雌性江豚屍體,則身體多處出現因受漁網纏繞而造成的紮痕傷口,相信受漁網纏繞而死。
 

鯨豚擱淺個案上升 反映海洋污染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指,鯨豚是海洋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擱淺個案上升反映海洋污染、海岸線開發及捕撈活動等,正在加劇影響鯨豚及其棲息地,呼籲公眾關注問題,並支持政府和相關機構加強保育工作。若發現活體擱淺鯨豚或鯨豚屍體,應盡快致電政府1823電話中心舉報,並提供發現擱淺鯨豚的日期、時間、地點及情況等,讓行動組能盡快處理。

夏日將至,保育基金籲市民在進行水上活動時,應盡量避免在船上使用洗頭水和淋浴露,以免未受處理的化學物直接污染海洋環境;同時不要在海上或泳灘亂拋垃圾,減低人類活動對鯨豚棲息地和海洋生態的破壞;漁民亦應妥善處理需要丟棄的漁具或漁網。

兩鯨豚接連擱淺大澳 , 一為中華白海豚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梁薾心

責任編輯 : 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