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士都憧憬手腳纖幼,但原來有機會是健康警號。台灣一對母女的身型與BMI值均相近,母親身體無恙,年約20歲的女兒的四肢則較纖幼,最後竟證實患有前期糖尿病與高血壓。有台灣醫生指一些天生手腳纖細的人士,脂肪可能長在「看不見」的地方,而這些內臟脂肪卻暗藏健康危機,大腿纖細的人恐增加4類疾病的風險。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患上脂肪肝可以毫無預兆?醫生拆解3大徵狀+2個指標要留神
{{hket:ul-video id="8199"}}{{/hket:ul-video}}
醫生:脂肪囤積在大腿 總比積在肚子好
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在Facebook專頁分享指,曾有一對母女到他的減重代謝診所接受諮詢,母親年約40至50歲,女兒則大約20歲。兩母女的BMI值均約為45,身形亦差不多,但母親的身形是屬於四肢比較粗的類型,而女兒則剛好相反。
經初步檢查發現,女兒竟患有前期糖尿病與高血壓,但母親卻沒有任何心血管或代謝性疾病。後來這對母女分別接受減脂手術,兩位的BMI值在4至5年後都降到大約23。雖擁有著同樣的BMI值,但因為女兒四肢較幼細,體型看上去比母親瘦。
陳榮堅醫生指,內臟旁邊包圍的脂肪量越大,會增加患上代謝性疾病、心臟病的機會。而女兒四肢纖細,屬先天性比較不健康的一群,因所有的脂肪都自然囤積在內臟附近、接近腹部或身體較中央的位置,所以那時候得出這個檢查結果並不意外。他補充,女兒在術後雖然成功減重,但只要她在飲食稍微不注意,變胖的趨勢會比母親嚴重,甚至有機會出現血糖失控,重返糖尿病前期。
陳榮堅醫生綜合外國不同研究報告指,大腿纖細的人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的比例是大腿粗的人的兩倍。這是因為內臟脂肪囤積,導致有些四肢纖細的人卻帶著一個小肚腩。綜合東西方的研究,不論男女,大腿圍如少於46厘米,或是多於60厘米,都是比較不健康的群組。陳榮堅醫生指,脂肪囤積在大腿,總比積在肚子好。
減內臟脂肪8大習慣
內臟脂肪是心血管或代謝性疾病的溫床。營養師高敏敏曾在Facebook分享,體重數字並不是最可怕,最可怕是看不到的內臟脂肪。她分享以下8個減少內臟脂肪的好習慣︰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_600.jpg"}}{{/hket:inline-image}}
高敏敏補充,最重要的是,三餐要定時定量、切勿暴飲暴食才能從裡到外擁有好體質。此外,養好生活習慣,不吸菸、不熬夜、避免過度的飲酒及高油高糖高熱量飲食;養成運動好習慣,一般建議每週至少運動3天,每次30分鐘,但礙於現代人工作忙碌,因此把握瑣碎時間活動,能站不坐、能坐不躺,時常走動就是養成好習慣的開始。
文章獲「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授權刊登。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黃堯姿
-
Healthy Life|無私「身教」未來醫生 港大防腐師揭秘「大體老師」2年任務 坦言:捐贈最大挑戰在家屬 |
|
-
凍齡女神丨43歲前TVB落選港姐近況曝光佛山擺攤 屢傳整容失敗認恨嫁有錢人 |
|
-
奪命火警︱旺角洗衣街住宅單位疑電風扇起火 一家四口3死1傷 |
|
-
媽媽谷熱推純天然孕婦鈣片 擺脫產後掉髮牙鬆命運 Holdbody純天然孕婦鈣限時9折優惠 |
|
-
調查:近六成受訪者稱飲用水曾出現異常 留意食水質量 為健康添保障 |
|
-
明星健康|樂壇天后晒染血紙巾照 接受放血揭健康隱憂:慶祝我仲有生命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Healthy Life|無私「身教」未來醫生 港大防腐師揭秘「大體老師」2年任務 坦言:捐贈最大挑戰在家屬
|
-
凍齡女神丨43歲前TVB落選港姐近況曝光佛山擺攤 屢傳整容失敗認恨嫁有錢人
|
-
奪命火警︱旺角洗衣街住宅單位疑電風扇起火 一家四口3死1傷
|
-
媽媽谷熱推純天然孕婦鈣片 擺脫產後掉髮牙鬆命運 Holdbody純天然孕婦鈣限時9折優惠
|
-
調查:近六成受訪者稱飲用水曾出現異常 留意食水質量 為健康添保障
|
-
明星健康|樂壇天后晒染血紙巾照 接受放血揭健康隱憂:慶祝我仲有生命
|
-
護心食物|每日吃1種水果! 男子3個月逆轉高血脂 醫生大讚:護心水果霸主
|
女士注意|手腳纖幼藏健康警號 脂肪囤積內臟被忽視 4大疾病風險恐增2倍|附減內臟脂肪8貼士
健康; 女生
女士注意|手腳纖幼藏健康警號 脂肪囤積內臟被忽視 4大疾病風險恐增2倍|附減內臟脂肪8貼士
不少女士都憧憬手腳纖幼,但原來有機會是健康警號。台灣一對母女的身型與BMI值均相近,母親身體無恙,年約20歲的女兒的四肢則較纖幼,最後竟證實患有前期糖尿病與高血壓。有台灣醫生指一些天生手腳纖細的人士,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526869%2F%E5%A5%B3%E5%A3%AB%E6%B3%A8%E6%84%8F%EF%BD%9C%E6%89%8B%E8%85%B3%E7%BA%96%E5%B9%BC%E8%97%8F%E5%81%A5%E5%BA%B7%E8%AD%A6%E8%99%9F%E3%80%80%E8%84%82%E8%82%AA%E5%9B%A4%E7%A9%8D%E5%85%A7%E8%87%9F%E8%A2%AB%E5%BF%BD%E8%A6%96%E3%80%804%E5%A4%A7%E7%96%BE%E7%97%85%E9%A2%A8%E9%9A%AA%E6%81%90%E5%A2%9E2%E5%80%8D%EF%BD%9C%E9%99%84%E6%B8%9B%E5%85%A7%E8%87%9F%E8%84%82%E8%82%AA8%E8%B2%BC%E5%A3%AB
https://skypost.hk/article/3526869/女士注意-手腳纖幼藏健康警號-脂肪囤積內臟被忽視-4大疾病風險恐增2倍-附減內臟脂肪8貼士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25000/3526869/b3c09d39-1225-4ea1-b7cb-a0331026d24a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25000/3526869/
健康
生活健康
503
3526869
514
514003016
健康 生活健康
減肥,醫生,營養師,脂肪,糖尿病,癌症,高血壓,熱量,脂肪肝,心臟病
健康醫療,健康養生,減肥,實體詞,工種,醫生,實體詞,工種,營養師,實體詞,營養素,脂肪,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糖尿病,健康醫療,健康問題,癌症,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高血壓,實體詞,營養素,熱量,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脂肪肝,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心臟病
健康,女生
脂肪 內臟 醫生 大腿 母親 疾病 女兒 陳榮堅 糖尿病 習慣 高血壓 心臟病 代謝性 四肢 研究 身體 母女 晴報 台灣 手腳 外科 風險 高敏敏 報告 問識 脂肪肝 預兆 心血管 癌症 外國
2023-05-17
女士注意-手腳纖幼藏健康警號-脂肪囤積內臟被忽視-4大疾病風險恐增2倍-附減內臟脂肪8貼士